桑里
①即春秋时之桑隧。在今河南确山县东。《左传》: 成公六年 (前585) 冬,“晋师遂侵蔡,楚公子申、公子成以申、息之师救蔡。御诸桑隧”。杜注: “汝南朗陵县东有桑里,在上蔡西南。”
②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二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大明三年 (459),“上命沈庆之为三烽于桑里,若克外城,举一烽,克内城,举两烽,擒刘诞,举三烽”。胡三省注: “桑里,在广陵城西南。”
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大明三年(459年),沈庆之攻广陵城,孝武帝命其筑三烽火台于桑里,即此。
①即春秋时之桑隧。在今河南确山县东。《左传》: 成公六年 (前585) 冬,“晋师遂侵蔡,楚公子申、公子成以申、息之师救蔡。御诸桑隧”。杜注: “汝南朗陵县东有桑里,在上蔡西南。”
②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二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 南朝宋大明三年 (459),“上命沈庆之为三烽于桑里,若克外城,举一烽,克内城,举两烽,擒刘诞,举三烽”。胡三省注: “桑里,在广陵城西南。”
在今江苏省扬州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宋大明三年(459年),沈庆之攻广陵城,孝武帝命其筑三烽火台于桑里,即此。
在今云南临沧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顺宁府》: 梳头山 “在缅宁西南。高六十里”。
即今山东青州市东南郑母镇。1948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益临县治此。
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下河村附近。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。冢高76米,周长2000米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 “始皇初即位,穿治郦山,及并天下,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,穿三泉,下铜而致椁,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
自吉林洮安 (今白城市) 西北至索伦(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索伦镇)。长199.8公里。1929年动工修筑,1934年建成。今为白阿线的一段。
明属姚安军民府姚州,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普淜彝族乡。
东汉改平阿侯国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六十里平阿山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凌传》:正始末,“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,屯平阿。舅甥并典兵,专淮南之重”。即此。西晋属淮南郡。东晋后废。古县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以巴翠部置,属定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。二十五年(1286) 属德昌路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改为威隆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
一作哈瑞河。在清外蒙古赛音诺颜部境。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的哈努伊河 (或作哈苏依河)。《清一统志·喀尔喀》: 哈绥河 “源出塔米尔河北山中,东北流五百里许,入色楞格河”。
即今哈萨克斯坦南部之塔拉斯河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 “郅支单于自以大国,威名尊重,又乘胜骄,不为康居王礼,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、人民数百,或支解投都赖水中。”古水名。即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塔拉斯河。西汉元帝建
即今浙江上虞市西之曹娥江。《论衡·书虚篇》:“浙江、山阴江、上虞江皆有涛。”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“江水东径上虞县南……亦谓是水为上虞江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6:剡溪“北流入上虞县界为上虞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