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菉墟
即今广东吴川市 (梅菉镇)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10: 梅菉镇在 “ (茂名) 县南百四十里。茂地三之二原名龙滘,亦名铺脚。考 《长寿寺碑记》:墟旧在今梅菉墟东北一里许,曰梅菉头,明天启间乃迁龙滘,即今市场地也。梅姓、陆姓创始,故曰梅陆墟,后更为梅禄、为梅录,近又更录为菉、为麓”。1953年吴川县迁治于此。
即今广东吴川市 (梅菉镇)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 卷10: 梅菉镇在 “ (茂名) 县南百四十里。茂地三之二原名龙滘,亦名铺脚。考 《长寿寺碑记》:墟旧在今梅菉墟东北一里许,曰梅菉头,明天启间乃迁龙滘,即今市场地也。梅姓、陆姓创始,故曰梅陆墟,后更为梅禄、为梅录,近又更录为菉、为麓”。1953年吴川县迁治于此。
西汉置,属千乘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利津县西南。西晋属乐安国。南北朝废。《水经·河水》:“又东北过蓼城县北,又东北过甲下邑,济水从西来注之,又东北入于海。”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利津县南。属千乘郡。南北
①西周、春秋诸侯国。嬴姓。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二十里西少梁。青铜器 《梁伯戈》 有“梁伯作” 铭文。《左传》: 僖公十九年 (前641),“秦遂取梁”。即此。秦改为少梁邑。②春秋周邑,后属楚。在今河南汝州
①一名桥水。在今河南宝丰县南及平顶山市西。《水经·滍水注》:“滍水又左合桥水,水出鲁阳县北恃山,东南径应山北,又南径应城西……谓之应水,又东南流注于滍。”②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芦洪江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
明永乐三年 (1405) 升湾甸长官司置湾甸御夷州,直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昌宁县西南八十四里湾甸。清代属永昌府。民国初年废。明永乐五年(1407年)升湾甸长官司置,治今昌宁县湾甸镇。辖境相当今云
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潘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宕川县:“因泸宕水名之。” 乾封三年 (668) 属牢州。北宋开宝七年 (974) 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一年(637年)
在今山西大同市西北七十五里拒门口村。《清一统志·朔平府》:拒门堡“在左云县东北,助马路东十余里。明嘉靖二十四年筑,周一里有奇,分边十五里零”。
①唐初改黎阳镇置,在今河南浚县东南。《元和志》卷16:黎阳镇“皇朝改曰白马镇”。②唐置,在今山东平原县恩城西十五里。亦曰白马营。③北宋置,属盐亭县。在今四川盐亭县东南。④北宋置,属汉初县。在今四川武胜
①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南双河镇。《吉林乡土志》:双河镇“东有倒木河,西有西大河,二川相抱,交会于镇北。自清同治初年,始有人来此领荒开垦,其后住户日益稠密,商贾云集,乃成村落。因命名为双河镇”。②清置,属绥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那多峰“在寻甸州东北。有大石寨。接东川府界。下有龙泉”。
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一》: 峡头山 “在富川县南二十里。富川经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