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安南通天竺道的一部分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6:“通海城南十四日程至步头,从步头船行沿江三十五日出南蛮。”为了充分利用水道,从安南都护府来的船在古涌步不转陆,继续取红河水道到步头(今云南建水县南的阿土)
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中扎坝。清康熙四十年(1701)置中渣坝沱土百户。
在今河北赤城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宣化府》: 毡帽山 “在赤城县北,独石城西北十里。圆耸卓立,远望如帽,因名。一名簪缨山”。
在南京城 (今江苏南京市) 东南隅。正南门曰洪武门,向南正对外城的正阳门,向北经承天门、端门、午门,到奉天门即进入宫城,经宫城的北门北安门 (后宰门),至玄武门出皇城。在洪武门东侧为长安左门,西侧为长
①南朝梁普通四年 (523) 置,治所在移风县 (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北马江南岸)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为九真郡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爱州。治所在九真县 (今越南清化省清化)。天宝元年 (7
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势江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势江。明时设势江土司于此。
在今甘肃泾川县西南十五里。《宋史·曲端传》: 南宋建炎二年 (1128),“金游骑入境,端遣副将吴玠据青溪岭,与战大破之”。即此。
①北宋景德元年 (1004) 降宝丰县为镇,属弋阳县。故址在今江西弋阳县南五十里。康定中复升为宝丰县,庆历三年 (1043) 又降为镇。②北宋置,属竹山县。即今湖北竹山县西北保丰镇。③即今宁夏平罗县东
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北绛溪河北岸古城内。《元和志》卷31阳安县“阳明井”条下:“又有牛鞞等四井,公私仰给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45简州:牛鞞井“在州郭内西岸。因牛鞞戍地,因名”。
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三十里太白顶。《水经·淮水》: “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,东北过桐柏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