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义县

武义县

①唐置,属武峨州。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南部。后废。

②唐武后天授二年 (691) 分永康县置,属婺州。治所即今浙江武义县 (壶山镇)。寻改名武成县,天祐中复名武义县。元属婺州路。明、清属金华府。民国初浙江属金华道。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


在浙江省中部。属金华市。面积 1577 平方千米。人口32.7万。辖7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武阳镇。武周天授二年(691年)分永康县西境置,治今址;寻更名武成县。唐末天祐中复名武义县,以示武氏尚义意也。唐、宋属婺州,元属婺州路,明、清属金华府。1914年属金华道,1927年直属浙江省。1949年后属金华专区(1970年改地区)。1958年5月宣平县并入,同年9月武义县并入永康县。1961年复置武义县。1985年后属金华市。地处浙中丘陵盆地和浙南中山区过渡地带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有丰富的萤石矿藏和温泉。产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、蚕茧、茶叶、糖蔗、黄花菜等。特产宣莲、猕猴桃。有纺织、丝绸、服装、电力、水泥、机械、塑料、造纸、制茶、印刷等厂。有浙江省最大的开采萤石企业东风萤石公司。金温铁路、寿温公路经县北部,上松公路南北纵贯。名胜古迹有熟悉桥、延福寺、明招寺和大莱口等风景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嵻㟍城

    在今甘肃临洮县北。 《晋书·乞伏乾归载记》: 东晋义熙四年 (408), “ (炽盘) 筑城于嵻㟍山以据之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七年 (411),西秦乞伏乾归 “复以子木弈干为武威

  • 南夷道

    为四川盆地通往云贵高原道路之一。西汉开。自四川宜宾市南行,经高县、筠连入云南,东行经镇雄至贵州毕节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 元光五年(前130),“夏,发巴蜀治南夷道”,沿途设置邮亭。东晋常璩 《华阳国志

  • 沙木什

   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南。清乾隆《西域图志》卷13伊犁西路:沙木什“在吹郭勒南岸,萨勒奇图西二十里”。

  • 布特哈总管

    清康熙三十年(1691)置,属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在伊倭齐(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)。光绪二十年(1894)改置布特哈副都统,徙治嫩江东岸博尔多站(今黑龙江讷河县)。三十一年(1905)裁副都统,

  • 黄许镇

    即今四川德阳市北黄许镇。清同治 《绵州志》 卷12: 黄许镇,“《(德阳) 县志》: 治北二十里。即古绵阳镇。《省志》 误作黄鹿镇”。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北部。面积26.7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

  • 望恩山

    在今广东廉江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石城县: 望恩山在 “县南五十里。驿路绕其麓,突起三峰,形如笔架,回绕县治”。

  • 夏口

    ①即南口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二十五里南口镇。《北齐书·文宣纪》: 天保六年 (555),“发夫一百八十万人筑长城,自幽州北夏口至恒州九百余里”。即此。②又称沔口。为夏水 (汉水) 入长江之口。三国吴

  • 朐忍

    战国秦邑。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。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: 秦昭襄王时,白虎为害,“于是夷朐忍廖仲药、何射虎、秦精等,乃作白竹弩于高楼上,射虎”。秦置县。古邑名。战国秦邑。在今重庆市云阳县西。《华阳国志·

  • 塔鲁木卫

    亦作塔木鲁卫。明永乐四年 (1406)置,属奴儿干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开原市东。辖境相当今辽宁开原市东小清河至达奇木鲁山地区。后废。明永乐四年(1406年)置,治所确址不详。辖境约今辽宁省开原市东,小清

  • 八顿寨土司

    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)置,属松潘镇漳腊营。在今四川南坪县西北大录乡北八屯村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