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武功山

武功山

①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吉州安福县: 武功山 “在县西。根盘八百余里,高三十余里。中夜登岭可望日出。上有葛仙坛,瓦皆用铁。旁有石塔,时见火焰,若金灯。相传昔有武氏夫妇远来修炼,夫止卢萧,妇止西昌,遂以武公名山。后陈武帝时,山神助师平侯景之乱,更名武功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安府一》: 武功山 “在安县西北一百里,与袁州府萍乡接界。连接泸潇,包蓄九龙,根盘八百余里。峰峦峻拔,最高处曰白鹤峰、曰雷岭,高逾三十里。夜半登顶,可观日出。其旁瀑布,悬流甚长。晋葛铉、葛洪,先后修炼山中。又名葛仙峰”。

②在今陕西武功县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京兆府武功县: “旧县境有武功山,斜谷水亦曰武功水。故诸葛亮表示 ‘遗孟琰据武功水’。又杜彦远云 ‘太白山南连武功山’。是则县本以山水立名也。”


在湖南、江西两省边境,跨江西省萍乡、安福、莲花和湖南省茶陵、安仁等市县。为罗霄山脉北段。由花岗岩、片麻岩等构成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主脊线海拔 1000 米以上。主峰金顶(鼎),又名白鹤峰,在江西境内,海拔 1918.3 米,为赣江大支流袁水发源地。北麓袁水、渌水谷地地势较低,浙赣铁路经此。盛产竹木,建有林、茶场。富钨、铁等矿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女姑山

    在今山东青岛市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即墨县有女姑山。《寰宇记》卷20即墨县:“其山北旧有墓,古老传云,此为明堂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不其太乙仙人祠九所及明堂,武帝所起。不其城西南有七神,号曰女姑,即此

  • 告平城

    一曰高平城。在今陕西华阴市西三十里敷水之西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敷水“北径告平城东。耆旧所传,言武王伐纣,告太平于此,故城得厥名”。俗讹为窦建德城。

  • 鹅銮鼻

    在今台湾省本岛南端。旧名沙马矶头。清末即有鹅銮鼻之名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抚垦志》: 同治五年 (1866),“英舰笃甫号至鹅銮鼻,为番所攻。翌年,美船那威号漂至其地,亦为科亚尔社番所杀”。《台湾省通志

  • 马泊泉

    在今山西翼城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翼城县:马泊泉在“县北二十五里。其北有卧马山,泉出山下”。

  • 高门木城

    在今河南卢氏县东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 元嘉二十七年 (450) 伐魏,庞季明自赀谷入卢氏,“进达高门木城”。在今河南省卢氏县东。《宋书·柳元景传》: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(450年)伐魏,庞季明入卢氏,

  • 慈利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零陵县置,属崇州。治所即今湖南慈利县。明隆庆 《岳州府志》 卷7: 慈利县 “以土俗淳慈,得物产利”,因名。大业初属澧阳郡。唐属澧州。元元贞元年(1295) 升为慈利州,治

  • 嘉良县

    唐武德元年 (618) 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北。六年 (623) 废入严道县。

  • 居巢县

    秦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巢湖市东北。西汉属庐江郡。东汉改为居巢侯国,后复为县。东晋废。古县名。巢,又作鄛。秦置,治今安徽省桐城市南。属九江郡。西汉属庐江郡。东汉改为侯国。晋复为县,后废。项羽谋臣范

  • 奥山

    一名虎头山。在今河南泌阳县东北九十里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·中次十一经》: 奥山 “奥水出焉,东流注于视水”。

  • 六合山

    ①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,与六合县接界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六合县有六合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38真州:六合山“即定山也。其山相接,通谓之六合山。旧名六峰, 曰寒山、曰狮山、曰双鸡、曰芙蓉、曰高妙、曰石人。山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