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阳砦
①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置,属邵州 (后属武冈军)。即今湖南绥宁县东北五十里苏洲村。南宋绍兴十一年 (1141) 曾为绥宁县治。
②北宋崇宁元年 (1102) 置,属融州。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。后废。
①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置,属邵州 (后属武冈军)。即今湖南绥宁县东北五十里苏洲村。南宋绍兴十一年 (1141) 曾为绥宁县治。
②北宋崇宁元年 (1102) 置,属融州。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。后废。
即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巴州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4西宁镇“平戎堡”条下:“卫东南二百三十里,有巴川堡, 巴川马驿置于此。”
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改邪施县置,属播州。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1播州芙蓉县: 废罗为县 “以界内罗为水为名”。显庆五年 (660) 废。
即今广东新会市北棠下镇西南桐井村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新会县北桐水北有桐井墟。
亦作浦口。古涌水入江处。在今湖北洪湖市西境长江北岸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 (涌)水自夏水南通于江,谓之涌口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义熙六年(410),刘道规讨桓谦,“檀道济先进陷陈,谦等大败。谦等
即今福建平和县驻地小溪镇。清置琯溪巡司。1936年设琯溪镇。1949年平和县迁治于此。
即今安徽颍上县东南六十里八里垛。清顺治《颍上县志》卷2:八里垛“商贾舟楫,贸易聚集,亦淮、颍襟带之处”。
北魏置,属南阳郡。治所即今河南南阳市。北周将宛县省入改为上宛县。古县名。北魏置,治今河南省南阳市。属南阳郡。北周并宛县入上陌,改名上宛县。
明成化中置,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 连州》: 高滩营 “系八排三坑猺出入之路”。明成化中置,在今广东省阳山县西北。
①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南十里大陵庄。《左传·昭公二十八年》:“司马乌为平陵大夫。”即此。②西汉昭帝刘弗的陵墓。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十三里,故平陵城北二里。《汉书·昭帝纪》:元平元年(前74),“葬
亦名傥骆道。古代关中与汉中间的交通道路。自今陕西周至县西南,沿骆谷水、傥水河谷,南至洋县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曹爽传》: 正始五年(244),“爽乃西至长安,大发卒六、七万人,从骆谷入”。即此。《寰宇记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