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比干山

比干山

在今山西汾阳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13西河县:“比干山在县北一百一十里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42汾阳县:“比干山在府西北九十里。相传纣使比干筑城于此。”故名。


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汾阳市西北九十里。相传殷纣王使比干筑城于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扶阳城

    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北。《元和志》卷7城父县:扶阳故城“在县东北三十六里。汉韦贤封邑”。《清一统志·颍州府一》:扶阳故城,“按《汉表》, 扶阳国在萧县,此城名偶同耳, 非故国也”。

  • 长城庄

    即今山东苍山县南四十二里长城镇。西汉置襄贲县于此。

  • 慈化

    即今江西宜春市西北慈化镇。1934年2月国民党南京政府为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曾在此置慈化政治局 (县级)。

  • 胡家桥镇

    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二十里胡桥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奉贤县 (今奉城镇) 西南有“胡家桥”。

  • 滑盐县

    西汉置,属渔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南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滦平县南,属渔阳郡。东汉初废。

  • 邢洺路

    蒙古太宗八年(1236)置,治所在永年县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城关镇)。宪宗二年(1252)改为洺磁路。蒙古太宗八年(1236年)置,治永年县(今河北永年县东南永年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武安、邯郸、永年、曲

  • 拨逻勿逻布逻城

    唐个失蜜国都城。在今克什米尔斯利那加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个失蜜国 “王治拨逻勿逻布逻城,西濒弥那悉多大河”。唐玄奘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3: 迦湿弥罗国 “国大都城西临大河,南北十二三里,东西四五里

  • 契苾部

    隋、唐铁勒十五部之一。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南中戈壁省一带。《新唐书· 回鹘传·契苾》:“契苾亦曰契苾羽,在焉耆西北鹰娑川,多览葛之南。” 唐永徽四年 (653) 以其部为贺兰都督府。大和中,其种帐附于振

  • 西川路

    北宋乾德三年(965)平后蜀并两川置,治所在成都府(今四川成都市)。开宝六年(973)析置峡西路。为至道十五路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盐亭、大竹、邻水、永川、合江以西,邛崃山、大雪山、大凉山以东和江油、北

  • 杨彼县

    又作杨彼县、阳彼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)置,为褒州治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姚县东南五十四里溪木小村。天宝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云南省大姚县。属姚州。天宝末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