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目山
又称宝华山。在今云南祥云县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南县:水目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一名宝华山。山颠有泉,深不可测”。山上有水目寺。
又称宝华山。在今云南祥云县南隅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云南县:水目山“在县南二十里。一名宝华山。山颠有泉,深不可测”。山上有水目寺。
辽建。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西北巴林桥附近。为古代潢河 (今西拉木伦河) 南北交通必经地。据宋使薛映 《上虏中境界》、沈括 《熙宁使虏图抄》 记载,石桥东南距丰州 (今翁牛特旗乌丹镇) 一百三十里,东北至
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北。《汉书·王子侯表》: 汉武帝元鼎元年 (前116)封城阳顷王子差为 “昌侯”。五年 “坐酎金免”,复为昌县。东汉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诸城市东北。属琅邪
清雍正三年(1725)于宁夏中卫故治置,属宁夏府。治所即今宁夏中卫县。民国初属甘肃宁夏道。1928年属宁夏省。旧县名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宁夏中卫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头坡区城关镇。20
一名喀喇乌苏。在今新疆哈密市东。源出县东北,西南流经县治东,南流入大小南湖,折西潴为大泉海子。清宣统 《新疆图志》 卷71: “塔勒纳沁之岭,哈密河源出焉。其东为必柳岭水,合塔勒纳沁河,西南流径城西,
即今天津市宁河县治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四》:芦台镇“即芦台军。元至元十九年立芦台盐使司。明亦设芦台场,置巡司。本朝初裁巡司,后复设”。清又于此设总兵驻防。芦台镇为芦盐汇萃之地,商业发达,交通便利,民国
在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老城之东。《左传》: 昭公三十年 (前512),楚子 “使监马尹大心逆吴公子,使居养,莠尹然、左司马尹戍城之邑”。杜注: “养,即所封之邑。”古邑名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省沈丘县东。《
在今山东汶上县西南运河上。有上下二闸,相距九里。上闸在县西南三十里,一名柳林闸。下闸在县西南三十九里,一名十里闸。汶水自东而来,行二闸之中。由分水龙王庙前南北分流入运。
即今江苏高淳县西狮树乡。民国 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: 高淳县西有 “狮树街镇”。
即今河北隆化县北六十里张三营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承德府隆化县有“张三营子”。
明置,属肃州卫。在今甘肃酒泉市东四十里临水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3肃州卫: 临水堡 “在卫东四十里,亦曰临水驿”。清设有把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