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和墟
①北齐置,故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北周宣帝改置临河县。
②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废永和县为镇,属安阳县。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永和乡。
③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:永和镇“在府南十五里,即废东昌县,为商民辐辏处。有上、中、下三市。元置郡税司于此。明初为税课局,正德间革,后仍设税官而无定署”。
④即今广东增城市西南永和镇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墟市:增城县有“永和墟”。
①北齐置,故址在今山西永和县西南三十五里。北周宣帝改置临河县。
②北宋熙宁七年(1074)废永和县为镇,属安阳县。即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永和乡。
③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庐陵县:永和镇“在府南十五里,即废东昌县,为商民辐辏处。有上、中、下三市。元置郡税司于此。明初为税课局,正德间革,后仍设税官而无定署”。
④即今广东增城市西南永和镇。清光绪《广州府志》卷69墟市:增城县有“永和墟”。
在今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9孟定御夷府: 孟赖寨 “在府东南。正统二年,麓川思任发叛,犯景东、孟定,破孟赖寨,降孟琏等长官司,寨盖孟定之别都也”。
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“飞猿岭”条下:极高岭“在县东南三十里。亦峻险,路通邵武县”。旧有巡检驻此。
即今广西桂平县东北马皮村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桂平县图:东北有马皮墟。
又名三塘街。即今湖南桃江县西北四十五里三堂街镇。清同治《益阳县志》卷3市镇:三堂街在“治西百二十里。有汛”。昔有胡、周、李三姓宗族祠堂,故名。
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五十里马营河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马营河堡“万历元年土筑,周不及一里,分边五里零。内十水口最冲”。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右玉镇西北。明万历初筑。
在今甘肃文县东。《元和志》卷22曲水县:邓艾故城“在县东七里。魏景元四年,邓艾伐蜀……所筑城也”。
在今广西隆安县西北驮仁屯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清光绪三十一年 (1905) 升呼兰厅置,属黑龙江将军。治所在呼兰城 (即今黑龙江省呼兰县)。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呼兰、巴彦、兰西、木兰等县地。1913年降为呼兰县。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年)升呼兰厅
著名温泉。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四十四里汤池镇东汤池上街头。宋王安石有《东坑泉》诗。今名汤池温泉。
唐置,属羁縻述昆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东北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唐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西南、都安县东北。属述昆州。北宋熙宁时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