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唐县
即永康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普康县:“后周永唐县。隋改为永康,移治伏强城,寻改为隆康。先天元年改为普康。”
即永康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南七十里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普康县:“后周永唐县。隋改为永康,移治伏强城,寻改为隆康。先天元年改为普康。”
即鹤鸣山。在今四川大邑县西北三十里鹤鸣乡境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张鲁传》: “祖父陵,客蜀,学道鹄鸣山中,造作道书以惑百姓,从受道者出五斗米,故世号米贼。”即“鹤鸣山(1)”。
即穆陵关。在今山东沂水县北。《水经·巨洋水注》: “朱虚城西有长坂远峻,名为破车岘。”《元和志》 卷10临朐县: “破车岘在县东南三十五里。按,岘高七十丈,周回二十里,道径险恶,因名破车岘。”
即扎萨克特固斯库鲁克达赖汗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南。宋钱俨《吴越备史》卷1:唐大顺元年(890),钱镠“筑新夹城,环包家山,洎秦皇山而还”。即此。《淳祐临安志》卷8:包家山“在城南近郊坛冷水峪。旧多桃花,为春日游览之胜”。
即瑇瑁县。西汉置,属珠崖郡。治所在今海南省琼山县南。后废。《舆地纪胜》卷 124 引《寰宇记》: “郑彦 《琼记》 云: (琼) 山在古玳瑁县。”
即大明城。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旁。为北齐别都晋阳的内城。
即春秋时鄇邑。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。《左传·成公十一年》 杜注: “鄇,温别邑。今河内怀县西南有鄇人亭。”
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5土鲁番: 蒲泽海 “在土鲁番西南。一名婆悉海。周四百里。蒲昌、蒲类两县皆以此名”。
南宋淳熙二年 (1175) 建,在今西藏拉萨市东郊。为藏传佛教蔡巴噶举之祖寺。南宋淳熙二年(1175年)建,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东郊。为藏传佛教蔡巴噶举之祖寺。
即今山东梁山县东南四十五里袁口乡。《清 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 袁家口在 “袁家口闸旁。本朝设守备驻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