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城县

永城县

①三国吴太平时分南城县置,属临川郡。治所在今黎川县北三里田东湾一带。隋开皇中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抚州。七年(624)废入南城县。

②东晋末置,属新宁郡。治所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。南朝宋大明八年(464)废。

③隋大业六年(610)置,属谯郡。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三里赵庄。唐武德五年(622)移治于马浦城(今永城县),属谯州。贞观十七年(643)属亳州。金兴定五年(1221)升为永州。元至元二年(1265)降为永城县,属归德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1)古县名。三国吴分南城县置,治今江西省黎川县北。属临川郡。隋开皇中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复置,属抚州。七年又废。(2)古旧县名。隋大业六年(610年)置,治今河南省永城市东北,属谯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移治今市,属亳州。金兴定五年(1221年)升为永州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复降为永城县,属归德府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属归德州,嘉靖二十四年(1545年)复属归德府。清因袭不改。1945年为纪念彭雪枫将军,改名雪枫县。1949年复名永城县。1949年曾改属皖北行政区,1952年属河南省。1996年改设永城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姜疃集

    本名姜家疃。即今山东莱阳市南姜疃镇。民国 《莱阳县志》 乡镇图: 县南有姜疃镇。

  • 河南宫

    北魏在悦跋城 (又称代来城) 所建行宫。在今内蒙古东胜市西泊江海子乡大成梁古城。《魏书· 太祖纪》: 登国六年 (391) “起河南宫”。

  • 周村镇

    金置,属晋城县。即今山西晋城市西四十里周村镇。(1)在河北省冀州市中南部。面积77.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周村,人口 3620。1953年属恩关乡,1958年属徐家庄公社,1961年析

  • 阳梁聚

    即春秋宋杨梁邑。在今河南商丘东南三十里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睢阳县:“有阳梁聚。”

  • 河东郡

    ①战国魏置,后属秦。治所在安邑县 (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沁水以西、霍山以南地区。东晋义熙十四年 (418) 移治蒲坂县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),辖境缩小到今山西西南部汾河下

  • 艮岳

    北宋宣和四年(1122)改万寿山为艮岳,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东京:“宣和四年,徽宗自为艮岳记,以为山在国之艮,故名艮岳。蔡絛谓初名凤凰山,后神降,其诗有‘艮岳排空霄,’因改名艮岳。

  • 萝塘

    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南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古市镇名。在今江西省安福县西。北宋时曾于此置巡检司。

  • 马家集镇

    即今江苏六合县北马家集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六合县图:北有马集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六合县:“马家集在北,接安徽天长县界。”

  • 桑乾都督府

    唐龙朔三年 (663) 分定襄都督府置,属单于都护府。侨治朔方县 (今陕西靖边县东北之白城子)。领郁射州、艺失州、卑失州、叱略州等。辖境相当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境、锡林郭勒盟南境及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一

  • 东皋书舍

    在今福建漳浦县城东二里。为黄道周讲学处。明崇祯十七年(1644)黄道周在此建四合院,名“明诚堂”,取义于《中庸》。天井中建天地盘(天方图),用花岗岩石板砌筑。台阶二层,四边各长3.7米,盘面刻一万六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