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永济桥

永济桥

①隋建,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十七里。《元和志》卷5寿安县:“永济桥,炀帝大业三年置,架洛水。隋乱,毁废。贞观八年修造舟为梁,长四十丈三尺,广二丈六尺。”

②在今河北涿州市北郭外。初名拒马河桥,明万历初建。长三十余丈。清乾隆二十五年(1760)河徙,改旧桥为涵洞十有八,而于旧桥之南,移建九空新桥,仍筑石堤,下为涵洞二十有二,新旧桥长二百余丈,赐名永济桥。

③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古汴水上。《明一统志》卷7凤阳府:永济桥“在宿州北二十五里。旧名符离桥,亦名埇桥”。金以后汴水湮塞,遂废。

④亦名垂虹桥、铁索桥。在今四川平武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龙安府平武县:永济桥“在府西北二十五里,路接小河所。明洪武中,土官薛文胜以篾缆架桥。永乐初,薛忠义造铁索六条,长十五丈,架板为桥,名曰垂虹,俗名铁索桥”。


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置于洛水上,隋末毁。唐贞观八年(634年)重修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津堡

    即今湖北郧西县西北上津镇。南朝以来为上津县治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)设巡司于此。嘉庆十一年(1806)裁。即今湖北省郧西县西北上津镇。清乾隆十九年(1754年)设巡检司于此,嘉庆十一年(1806年)

  • 见子陵

    即“南陵”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十余里白鹿原上太康村附近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建中四年(783),朱泚作乱,刘德信率兵自汝州讨伐,“与泚众战于见子陵,破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西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,位于尹庆群礁西部。为一环礁。东北至西南长8公里,宽2.5公里。中国渔民向称大弄鼻,因该环礁形似鼻孔,海南俗语称窿鼻,与弄鼻同音,故名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西零丁礁。1947年改名

  • 应县木塔

    即佛宫寺释迦塔。在今山西应县城内。即“佛宫寺释迦塔”。

  • 舂陵县

    ①秦置,属长沙郡。治所即今湖南宁远县北五十六里柏家坪镇。西汉高帝五年 (前202) 属长沙国。元朔五年 (前124) 属零陵郡。武帝封长沙定王子买为舂陵侯。即此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舂陵县“本冷道县之

  • 福都汛

    在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东南福都。清时有把总驻防。哈尼族 “福都” 意为挖过银子的地方。

  • 乙连城

    疑在今辽宁建昌县或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一带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东晋咸和九年(334),慕容皝遣“材官刘佩攻乙连,不克”。又,咸康三年(337),“筑好城于乙连东,使将军兰勃戍之,以逼乙连”,皆此。在

  • 一名注人。战国韩邑。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十五里汝水北。《史记· 魏世家》: 文侯三十二年 (前414),“败秦于注”。《集解》: “司马彪曰,河南梁县有注城也。”古邑名。又作注人、注城。战国韩地,在今河南

  • 钟 (鍾) 溪桥镇

    在今江苏宜兴市北五十里漕河之滨,与武进县接界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松潘等处安抚司

    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改龙州置,属四川布政使司。治所在青川所 (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)。二十年 (1387) 改为龙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