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平县
①东汉中平中分宜春县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境吴平、门楼一带。三国吴改为吴平县。
②三国延熙十三年(250)置,属涪陵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大溪河注入乌江处。一说今武隆县西北白马场或鸭江场。南朝宋废。南齐复置,为涪陵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)移治涪陵镇(今涪陵市),十三年(593)改为涪陵县。
古县名。东汉中平中析宜春县置,治今江西省樟树市西。属豫章郡。三国吴改名吴平县。
①东汉中平中分宜春县置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境吴平、门楼一带。三国吴改为吴平县。
②三国延熙十三年(250)置,属涪陵郡。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西北大溪河注入乌江处。一说今武隆县西北白马场或鸭江场。南朝宋废。南齐复置,为涪陵郡治。隋开皇三年(583)移治涪陵镇(今涪陵市),十三年(593)改为涪陵县。
古县名。东汉中平中析宜春县置,治今江西省樟树市西。属豫章郡。三国吴改名吴平县。
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歇马桥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 昆山县: “歇马桥镇在城东南三十八里。”
①在今陕西定边县北五十步长城口。《明史·王崇古传》:隆庆三年(1569),鞑靼“吉能犯边,为防秋兵所遏,移营白城子。(雷)龙等出花马池、长城关与战,大败之”。即此。②又名东关门。明嘉靖十年(1531)
即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北唐汪川乡。旧名唐家集,后改唐汪川。民国马鹤天 《甘肃藏边区考察记》: “唐汪川镇中人烟稠密,惟客店甚少,因民国十七八年变乱时,房屋全被焚毁,现在修复者不过十之三四。”集镇名。在
①在今河北正定县城内生民街路东。《清一统志·正定府》:广惠寺“在正定县东南。一名华塔寺。《旧志》:唐贞元中建。本朝乾隆十五年,高宗纯皇帝圣驾自河南回銮,有《登正定广惠寺多宝塔御制诗》,并考据寺碑,知寺
又作盌子城。在今山西晋城市南九十里碗城村。《元史· 察罕帖木儿传》: 至正十八年 (1358),“乃分兵屯泽州,塞碗子城,……以杜太行诸道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泽州 “太行山” 条: “州南九十里
即今浙江苍南县东四十八里舥艚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平阳县: 舥艚寨 “寨东、北两面皆滨海,嘉靖中,倭屡由此入犯”。
①即钟山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山门外。《初学记》 卷8引 《丹阳记》 注: “蒋子文为秣陵尉,自言己将死,当为神。后为贼所杀,……孙权发使封子文而为都中侯,立庙钟山,因改为蒋山。” 《南齐书·崔慧景传》:
清置,即今贵州黔西县西五十里西溪乡。旧有外委驻守。
即华封岭。在今福建华安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华峰岭在“府北五十里。一名龙头岭。高千余丈,累磴凿石,以梯行人,北溪之流经其下,滩濑粗恶,怪石巉岩,有三硿二花之名,船楫不通,上下皆当逾岭,溪傍
即今贵州从江县东北下皮林。《明史·陈璘传》:万历二十八年(1600)征播之役, 陈璘“遂移师讨皮林。皮林在湖、贵交,与九股苗相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