汜水关
即虎牢关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。南宋建炎二年(1128)岳飞破金兵于此。
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。本名虎牢关,属成皋县。隋改成皋县为汜水县,唐后因有此名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北宋建炎二年(1128年)岳飞败金兵于此。
即虎牢关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三十六里。南宋建炎二年(1128)岳飞破金兵于此。
在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西。本名虎牢关,属成皋县。隋改成皋县为汜水县,唐后因有此名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北宋建炎二年(1128年)岳飞败金兵于此。
即今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南红崖子沟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湟水又东,左合宜春水。水出东北宜春溪,西南流至安夷城,南入湟水。”
又称东土默特。清置,属卓索图盟。旗府驻地在蒙古营(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西王府)。简称土左旗。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。属呼和浩特市。面积2712平方千米。人口35.1万,有汉、蒙古、回、满、藏等8个民族。
俗称木辘司。即今四川道孚县南木茹乡。清康熙四十八年(1709)置木辘土百户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中华门外长干桥东南。始建于三国吴赤乌间,名长干寺。南朝梁为阿育王寺。宋为天禧寺。元为慈恩旌忠寺。明永乐十年(1412)重建,赐额“大报恩寺”。该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,现仅存部分殿基和寺
或作阳市。又作洛阳县市。为晋代洛阳市场。在洛阳城(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)南。《太平御览》卷827引陆机《洛阳记》曰:“阳市在城南。”魏晋时置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魏晋洛阳故城南。陆机称洛阳城有三市九
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高岭镇。明置驿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7广宁前屯卫 “沙河驿” 条下: “高岭驿在卫西南三十五里。西入山海关之道也。”(1)在北京市密云县东北部、潮河北侧。面积124平方千米。人口2
即今湖南花垣县治。清嘉庆七年(1802)移永绥直隶厅治此。1913年改为永绥县治。
又作刚。战国齐地,在今山东宁阳县东北三十五里堽城镇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三十六年(前271)“客卿竈攻齐,取刚、寿,予穰侯”。古邑名。又作刚。战国齐邑。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。范雎谓秦昭王曰:“夫穰
亦名含口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《水经·涑水注》: 洮水 “东径大岭下,西流出谓之唅口,又西合津水”。
①西汉置,属武都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徽县西北银杏树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22河池县: “一名仇池。按仇池山本名仇维山,上有池,似覆壶,有瀑布,其县因山为名。山在成州界,去县稍远,今县所处,谓之河池川,故取以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