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江油县

江油县

①西魏废帝二年(553)置,为江油郡及龙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北旧州。隋开皇三年(583)为龙州治,大业三年(607)为平武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为龙门郡治,不久改为西龙门郡治,贞观元年(627)为龙门州治,天宝元年(742)为江油郡治, 至德二载(757)为应灵郡治,乾元元年(758)为龙州治,北宋政和五年(1115)为政州治,南宋绍兴元年(1131)为龙州治。宝祐六年(1258)移龙州及江油县于雍村(今四川江油市北大康镇平通河西岸旧县坝)。元至元二十二年(1285)废县入龙州。元末明玉珍复置,属龙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江油市东北四十里武都镇。明洪武十年(1377)废入梓潼县,十三年(1380)复置,属剑州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6)属龙安府。清顺治十年(1653)废入平武县,康熙元年(1662)复置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1年迁县治于中坝镇(今江油市)。1988年改设江油市。

②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置,治重华堰(今四川江油市东北重华镇)。同年5月废。


古旧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四川省平武县东南南坝。属江油郡。南宋宝祐六年(1258年)江油县迁治今市境,属成都府。后有废置。1951年由武都镇迁治中坝镇。1958年与彰明县合置江彰县,1959年析出复置。1988年撤销,改设江油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抱犊固

    又作抱犊崮。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北境之抱犊山。《南齐书·崔祖思传》: 建元三年(481),“淮北义民桓磊磈于抱犊固与虏战,大破之”。

  • 摘星楼

    在今江苏扬州市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 摘星楼 “在府城西北隅。《旧志》: 贾似道筑宝祐城,建楼于上,扁曰 ‘三城胜处’。摘星楼即其处也”。苏辙、秦观皆有诗。

  • 济众监

    北宋置,在今陕西略阳县东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8兴州: 济众监在州东一百七十步,“景德三年置,铸铁钱”。元废。

  • 高天砦

    在今广西鹿寨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洛容县: 高天砦 “在县东。自砦而东百二十里至平乐府修仁县。旧为盗贼出没处”。

  • 白起县

    唐武德元年(618)置,属起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巨鹿县西南。武德四年(621)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5巨鹿县:白起城“在县西南。旧传白起攻赵,尝筑城于此”。

  • 龙亢戍

    北魏置,为马头郡治。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。《南齐书·裴叔业传》:永泰元年(498),“又遣军主萧璝、成宝真分攻龙亢戍,即虏马头郡也”。南朝梁普通六年(525)于此置龙亢郡。

  • 杨家庄

    即今山东青州市东杨家庄镇。清光绪《益都县图志》卷3:县东有杨家庄。集镇名。(1)在云南省禄丰县东南部。腰站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1600。原为杨姓庄园,故名。产稻、玉米、蚕豆、小麦、烤烟等。有建筑、五

  • 塔楚河

    在清外蒙古赛因诺颜部境。即今蒙古国前杭爱省的塔沁河。《清一统志·乌里雅苏台》: 塔楚河 “源出赛因诺颜旗,数水合南流,潴为锡拉布里都泊”。

  • 袁口镇

    即今山东梁山县东南四十五里袁口乡。《清 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 袁家口在 “袁家口闸旁。本朝设守备驻此”。

  • 防东县

    东汉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单县东北。西晋废。《清一统志·济宁州》:“按古有西防城,在县西,其南即单县境。本春秋时宋防邑地,后谓之西防城。后汉置防东县。在西防之东,故名。”古县名。东汉顺帝、桓帝时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