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垫宗
即今西藏白朗县南汪丹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“汪垫”。
即今西藏白朗县南汪丹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12作“汪垫”。
即今河南息县东北八十里岗李店乡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11:同治四年(1865)七月,“贼由阜阳至固始之往流集,………窜息县之包信里、贾家寨、刚(按:应为冈)李店”。
即今云南富宁县东北五十七里剥隘镇。元代称隘岸,见《招捕总录》。
南宋端平二年 (1235) 改昌化军置,治所在宜伦县 (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中和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部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儋州。南宋端平二年(1235年)以昌化军改名,治宜伦县(
①在今福建莆田市南七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兴化府》“华胥山”条:横山“相近有木兰山,下为木兰溪”。②在今湖北黄陂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131黄冈县:木兰山“在县西一百二十里。旧废县取此山为名。今有庙在木兰乡”。
唐贞观二十三年 (649) 置,属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五十里广福镇 (旧名铜山寺)。《新唐书· 地理志》 梓州铜山县: “南可象山,西北私镕山,皆产铜,贞观二十三年置铸钱官。”上元三年 (67
即今贵州桐梓县北三元乡。清爱必达《黔南识略》卷31桐梓县:“三元坝在城北九十里。”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梁封县置,属高州。治所在今广东电白县境。大业初废入连江县。
1938年由伊宁县析置,驻昭苏城(今新疆昭苏县)。1942年升为昭苏县。1938年由伊宁县析置,治昭苏城(今新疆昭苏县昭苏镇)。1942年升为昭苏县。
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许州一》: 沱沟 “在郾城县东南五十五里。汝水别流也”。
在今江西兴国县北。 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江水 “在兴国县北。 源出覆笥山, 东南流至方口,合方太水,又合宝石、早溪、鳌源、龙上、池源诸水,又南径县东,合黄田水,又南至东涧口与潋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