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汾阳县

汾阳县

①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静乐县西。东汉废。

②隋开皇十六年(596)改阳直县置,属并州。治所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故县。大业初废。

③唐武德三年(620)置,属并州。治所即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。七年(624)改为阳曲县。

④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)置,为汾州府治。治所即今山西汾阳县。民国初属山西冀宁道。1930年直属山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高祖十一年(前196年)封靳强为汾阳侯。太始四年(前93年)国除为县,治今山西省静乐县西。属太原郡。东汉初废。(2)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以阳直县改名,治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故县。“因汉旧名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。属并州。大业初废。(3)唐武德三年(620年)置,治今山西省太原市北阳曲镇。属并州。七年改为阳曲县。(2)古旧县名。明万历二十三年(1595年)置,治今山西省汾阳市。为汾州府治。1996年撤销,改设汾阳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淩县

    秦置。西汉初属东海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注引应劭曰: “淩水所出”,因名。元鼎四年 (前113) 改为泗水国,封常山宪王子商为王,都此。东汉复为淩县,属广陵郡。西晋属下邳国。

  • 琉求

    又作琉球、瑠球。即今台湾省台湾岛。元汪大渊 《岛夷志略》: “琉求……自彭湖望之甚近。”

  • 安宜府

    元至元十六年(1279)改宝应军置,属淮安路。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。二十年(1283)改为宝应县。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改宝应军置,治宝应县(今属江苏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。二十年府废,复为宝应

  • 松门山

    ①在今浙江温岭市东。本为海岛,后因泥沙淤积始与陆连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台州: 松门山“在黄岩县东南一百二十里。按: 王羲之 《游西郡记》云: 永宁县界海中有松门岛屿皆生松,故曰松门”。《方舆纪要》

  • 萧婆镇

    清置,属湘阴县。在今湖南湘阴县北五十里。北濒洞庭湖。

  • 瓦城

    在今江西樟树市东北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37临江府:瓦城“在府治(今临江镇)东北四十里。俗传五代时乡豪建此以自保聚”。

  • 聂都山

   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。章水出其下,山南为南源,山北为北源。《山海经·海内东经》: “赣水出聂都山,东北注江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58南安府:聂都山 “在府城西南一百二十里。相传昔有聂姓者开都以居民,故名

  • 耿冻路

    元至正七年 (1347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南七十六里整董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江城、勐腊两县及景洪市之间的部分地区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 废入车里军民府。元至正七年(

  • 顶山

    ①在今山西榆社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3榆社县: “顶山在县西北八十里,峰峦特起,冠于群山。”②在今江西寻乌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8赣州府长宁县: 顶山在 “县东南五十里,接闽广之交。双峰耸翠,

  • 广利墟

    即今广东肇庆市东北五十里广利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46:高要县有广利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