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巷镇
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沈巷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沈港镇“在县西南二十里,南通长泖,北通朱家角”。清光绪《青浦县志》卷2:沈巷镇“三国时沈友居此,故名”。
在安徽省和县南部。面积66.54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沈巷,人口 5140。以沈姓聚居,街间有大巷得名。1949年设沈巷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置镇。1992年八角乡并入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、小麦等。有食品加工、外贸冷冻、钢筋拉丝、胶合板等厂,还有竹编、木器等手工业。淮南铁路、合芜高速公路经此。
即今上海市青浦县西南沈巷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松江府青浦县:沈港镇“在县西南二十里,南通长泖,北通朱家角”。清光绪《青浦县志》卷2:沈巷镇“三国时沈友居此,故名”。
在安徽省和县南部。面积66.54平方千米。人口3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沈巷,人口 5140。以沈姓聚居,街间有大巷得名。1949年设沈巷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置镇。1992年八角乡并入。主产稻、棉花、油菜籽、小麦等。有食品加工、外贸冷冻、钢筋拉丝、胶合板等厂,还有竹编、木器等手工业。淮南铁路、合芜高速公路经此。
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城区东北长江南岸。清设守备、千总驻守。 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》:八吉堡“在江夏县北五十里”。
明永乐五年(1407)置,属盐井卫。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西北惠民乡(长官司)。清康熙四十九年(1710)改为副长官司。
北魏时柔然可汗建。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端之北鄂尔浑河上游。《梁书·芮芮传》:“永明中,为丁零所破,更为小国,而南移其居。天监中,始破丁零,复其旧土,始建筑城郭,名曰木末城。”南朝梁天监中柔然所建。或谓在
西汉置,属济南郡。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三十八里旧军 (旧清平军)。武帝征和元年 (前92)封赵肃王子起为猇侯。即此。东汉省。西汉征和元年(前92年),武帝封赵敬肃王子起为猇节侯置,治今山东省章丘市西
1933年伪满改乾安设治局置,属吉林省。治所即今吉林乾安县。1948年改属嫩江省。1949年复属吉林省。在吉林省西北部。属松原市。面积3533平方千米。人口30.2万。辖6镇、9乡。县人民政府驻乾安镇
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江苏丹阳市。《元和志》卷25润州丹阳县:“秦时望气者云有王气,故凿之以败其势,截其直道,使之阿曲,故曰曲阿。”东汉属吴郡。三国吴嘉禾三年(234)改为云阳县。西晋太康二年(28
在今河北涞源县东南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:北宋雍熙三年(986),北伐契丹, 田重进至飞狐北界,命荆嗣出击,“拔上冶、直谷二寨”。即此。
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赤南县置,治青鹤观 (今陕西镇巴县南青鹤观)。后迁盐场坝 (今镇巴县南盐场坝)。1935年3月废。旧县名。川陕革命根据地设。1934年初由赤南县改名。1935年红军北上
即邿国。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平国亢父县: “诗亭,故诗国。”
即今陕西横山县东响水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1榆林镇: 响水堡 “旧为绥德州属砦,成化二年边臣王復议移黑河山,改名平夷堡。七年,余子俊以平夷水泉枯涸,复还故治”。清初设都司驻守。明正统二年(1437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