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沘水

沘水

①又名比水、泌水。即今河南西南部泌阳河及其下游唐河。源出今河南泌阳县东北,西南流经县南,又西南流经唐河县北,会北来之赵河名曰唐河。又西南流经新野县东,至湖北襄樊市东北入白河。《吕氏春秋·似顺论·分职》:齐令章子与韩魏攻荆,荆使唐蔑将兵应之,章子“与荆人夹沘水而军”。《后汉书·光武纪》:更始元年(23),“汉军复与甄阜、梁丘赐战于沘水西,大破之”。

②即淠水。今安徽中部之淠河。发源于安徽霍山县,北流经霍邱入淮河。《水经·沘水》:“沘水出庐江灊县西南、霍山东北。”郦道元注:“《地理志》曰,沘水出沘山,不言霍山。沘字或作淠。”此后遂通称淠水。


古水名。(1)沘,本作比,后作泌。或作泚,误。即今河南省西南部泌阳河及其下游唐河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刘玄更始元年(23年),“汉军复与甄阜、梁丘赐战于沘水西,大破之”,即此。(2)即今安徽省中西部的淠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庐江郡潜县:“沘山,沘水所出,北至寿春入芍陂。”《水经》:“沘水出庐江潜县西南霍山东北。”郦道元注:“沘字或作淠。”此后遂通称淠水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木瓜水

    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原府一》:木瓜水“在榆次县南,源出辽州木瓜岭,西流二十里经八缚岭,合八缚水,又西北流入县,注洞涡水”。

  • 河东北路

    金天会六年 (1128) 分河东路置,治所在太原府 (今山西太原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内长城以南,中阳、灵石、昔阳等县以北及陕西佳县以北地区。元废。金天会六年(1128年)分河东路置,治太原府(治今山西

  • 北宋时对西藏前藏地区的汉译称。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 沿臧河 (今雅鲁藏布江) 南北两岸置乌如 (中央翼)、要如 (左翼)、叶如 (右翼)、如拉(分支翼) 等军政区域。吐蕃王朝灭亡后,原建置废,

  • 下口镇

    又作夏口渡。在今河北东光县北霞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东光县“卫河”条:“《志》云,卫河有大小龙湾,萦回而下,经县北二十里,其地名下口,居民麟集,行旅辐凑,俨然城市,谓之下口镇。”清于此设经制外委驻守。

  • 渭桥市

    即今安徽休宁县西南渭桥乡。清道光 《休宁县志》 乡村图: 城西有渭桥。

  • 阿轮山

    在今云南云县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云州:阿轮山“在州西南三百里。连峰叠��,四时苍翠”。

  • 顶效汛

    即今贵州兴义市东北六十里顶效镇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七门郡

    西魏置,属巴州。治所在江阳县(今四川江津市东北五十里顺江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江津市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周闵帝元年(557年,一作西魏)置,治江阳县(今重庆巴南区西南)。辖境约今巴南区和江津市

  • 东燕州

    东魏置,寄治幽州军都城。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十七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 东燕州:“孝昌中陷,天平中领流民置,寄治幽州军都城。”北周废。东魏天平中置,治平昌郡(今北京昌平区西南)。辖境相当今北京市昌平区、延

  • 武宁溪

    即今四川长宁县东之长宁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长宁县: “治东西有二溪,并冷水溪,三溪合流入大江,曰三江口。又东出虞公峡曰淯溪,亦曰武宁溪,其下流入于大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