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沙县

沙县

①隋开皇初改沙村县置,属建州。治所即今福建沙县东古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9汀州沙县:“因沙丘以为名。”一说因县境沙溪而得名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9延平府《建置沿革》:沙县“以县有沙源也”。并云,沙源“在沙县南,源出汀州宁化县,水险如龙门,过县东至剑潭,合建溪下福州”。开皇十六年(596)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属建州。后并入建安县。永徽六年(655)分建安县复置。大历十二年(777)改属汀州。中和四年(884)迁凤林冈,即今治。五代南唐保大六年(948)仍属剑州。宋属南剑州。元属延平路。明、清属延平府。1913年属福建北路道。1914年属建安道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明正统十三年(1448)邓茂七起义于此。

②1913年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北九十里太石铺镇。因与福建沙县重名,次年改为洮沙县。


(1)旧县名。1913年由河州所属沙泥分县析置,治沙泥城(即大石铺,今甘肃临洮县北辛甸)。1914年更名洮沙县。(2)今县名。在福建省中部、沙溪两侧。属三明市。面积 1795 平方千米。人口24万。辖8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凤岗镇。《元和郡县志》汀州沙县:“因沙丘以为名。”一说因沙溪为名。《寰宇通志》:沙县“以县有沙源(沙溪)也”。东晋为延平县地,太元四年(379年)设沙戍。南朝宋元嘉初始置沙村县,治今县东古县村,属建安郡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名沙县,十六年省入建安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置,属建州;后复省入建安县。永徽六年(655年)复置,仍属建州。大历十二年(777年)属汀州。中和四年(884年)迁治凤林岗(今凤岗镇)。五代南唐保大六年(948年)改属剑州。北宋太平兴国四年(979年)属南剑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属南剑路。大德六年(1302年)属延平路。明、清属延平府。1913年属北路道(1914年改称建安道)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34年曾建立过苏维埃革命委员会。1949年属第二专区,1950年属南平专区。1970年改属三明专区(1971年改称三明地区)。1983年属三明市。地处闽西北中低山丘陵,沙溪斜贯境内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森林覆盖率61%,多杉、松、竹。产有稻、甘薯、烟草,并产笋干、香菇、棕榈、茶叶、松脂。有石灰石、高岭土矿。工业以造纸、森工、机械、化学为主。鹰厦铁路及深山、福五、新集公路和沙溪航道经此。有宋建李纲寓居兴国寺、明建进谷桥和清建文昌宫等古迹,有洞天岩、罗拔山等名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迷儿军

    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 载: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迷儿军万户。藏文史籍 《汉藏史集》 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迷儿军 (止贡) 为乌思地区 (前藏) 六个

  • 迦摩浪迦国

    在今马来半岛北部。一说在今缅甸南部勃固附近。 《大唐西域记》 卷10 “三摩呾吒国”条: “从此东北大海滨山谷中, 有室利差呾罗国, 次东南大海隅有迦摩浪迦国。” 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 卷1作郎迦戍国。

  • 萌渚岭

    五岭之一。亦名萌诸岭、甿渚岭。又名临贺岭、白芒岭、桂岭。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、贺县西北、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西南。南北走向。为湘江支流潇水和西江支流贺水的分水岭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 萌渚之水 “南

  • 大延寿甘露寺

    即古上方寺。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。清乾隆十六年(1751)重修后,改名大延寿甘露寺。道光二十一年(1841)黄水围城,寺院被拆毁护城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。本名等觉禅林。五代晋天福中建,北宋乾德中迁今址

  • 白寨

    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东北。滇越铁路经此。

  • 溧河

    在今安徽泗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泗州》:溧河 “在州东北,即古历涧水。导源徐陂,南流绝蕲水,经历湖戍,西通塔影湖注于淮”。

  • 隆虑山

    亦名林虑山。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二十里。西汉置隆虑县,即以此山为名。《后汉书·吴汉传》: “及青犊破,而尤来果北走隆虑山。” 即此。东汉改名林虑山。古山名。又称林虑山。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。西汉更始二年(

  • 蔽山

    在今湖北安陆市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安陆县: 蔽山 “山如屏嶂,遮蔽南北,其阴即应山县界”。

  • 伊是

    战国赵地,在今山西安泽县东南。《战国策·齐策二》:“齐、魏亦佐秦伐邯郸,齐取淄鼠,魏取伊是”,即此。汉置陭氏县。古邑名。又作伊氏。战国赵邑。在今山西省安泽县南。《战国策·齐策三》:齐、魏“佐秦伐邯郸,

  • 阆风观

    魏晋建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内。《艺文类聚》 卷63 “观” 引陆机 《洛阳地记》:“宫中有临高、陵云、宣曲、广望、阆风、万世、修龄、总章、听讼凡九观。”魏、晋时置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