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城赕
宋大理国置,属建昌府。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(西河)。
大理置,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南泸州。属建昌府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泸州:“蒙氏号沙城赕”;《元史·地理志》:泸州,“昔名沙城赕”,即段氏时旧名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置泸州。
宋大理国置,属建昌府。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佑君镇(西河)。
大理置,治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南泸州。属建昌府。《元混一方舆胜览》泸州:“蒙氏号沙城赕”;《元史·地理志》:泸州,“昔名沙城赕”,即段氏时旧名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8年)改置泸州。
又称龙王洞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南五十里筐覆山。《清一统志·宜昌府》:石门洞“在东湖县南五十里,接宜都县界。洞穴幽邃,潭深莫测,祷雨辄应”。今潭侧尚有清代学者王柏心所写《游石门洞记》、书法家邓石如所书《列
在汉魏洛阳故城天渊池中。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 载:黄初七年(226),“三月,筑九华台”。《水经·谷水注》曰:“其水东注天渊池。池中有魏文帝九华台,殿基悉是洛中故碑累之,今造钓台
又作鸭堡寨。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五十八里禾库乡。清设守备把总领兵分防。
在今陕西大荔县西南。《周书·宣帝纪》:大象二年(580),“行幸同州……自应天至于赤岸泽”。即此。今湮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。《周书·宣帝纪》:大象二年(580年),宣帝行幸同州,“自应门至于赤岸泽,
即高都城。在今河南伊川县东北伊河西岸。《史记· 周本纪》 正义引 《括地志》 云:“高都故城,一名郜都城,在洛州伊阙县北三十五里。”本名高都城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南。《竹书纪年》周显王十八年(前351年
亦名曲江。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曲江乡一带。本为天然湖泊,秦时称洲,汉武帝进行扩建,以流水曲屈,改名曲江池。周六里余。司马相如《哀二世赋》曰:“临曲江之州兮,望南山之参差。
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。西汉元帝时,徙舂陵侯国于此。西汉置,在今湖北省枣阳市南。属蔡阳县。初元四年(前45年)徙封舂陵侯于此。东汉建武六年(30年)改为章陵县。
即今新疆乌恰县西康素镇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:疏勒府布鲁特冲巴噶什部辖境中有“坎素”。
1927年置,属云南普洱道。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西三十八里勐遮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该县署驻地名五福山,故定名五福县。”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34年改南峤县。
即都江堰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岷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历都安县。……李冰作大堰于此,壅江作塴,塴有左右口,谓之湔塴,江入郫江、检江以行舟。《益州记》 曰: 江至都安堰其右,检其左,其正流遂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