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东营
在今云南宣威县东南六里。元为沾益州治。
在今云南宣威县东南六里。元为沾益州治。
明洪武五年(1372)改八舟军民长官司置,属思州宣慰司。治所在今贵州黎平县北二十里八舟。后废。永乐元年(1403)复置,属贵州卫。十二年(1414)属黎平府。清以后废。
①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 应劭曰,“在高河之阳”。因名。东汉属河间国。晋属高阳国。北魏为高阳郡治。隋属河间郡。唐属瀛州。北宋为顺安军治,熙宁六年 (
即今湖南邵东县东北四十九里界岭乡。旧属邵阳县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邵阳县图: 县东有界岭市。
即今河北博野县北四十里小店镇。明万历《保定府志》卷2博野县图:北有小店村。(1)在河北省博野县北部。面积34.8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小店,人口3320。河边有店,村以店名。1953年设乡,
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改通州置,治所在静海县 (今江苏南通市)。领静海、海门二县。辖地相当今南通、海门、启东、通州等市及如东县地。二十一年 (1284) 废通州路,仍为通州。元至元十五年(127
一名五老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东南。《山海经·中山经》: “葱聋之山,其中多大谷。”
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南双桥区治所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89大足县:双桥铺“在县东六十里”。1975年划入重庆市双桥区。
①即今云南潞西县西南四十六里勐戛镇。清代设卡。1915年为芒遮板行政委员驻地。傣语 “勐” 为地方,“戛” 为贵重,意为贵重的地方。②即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南勐戛。清乾隆二十八年 (1763)
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青海厄鲁特》: 绰那苏尔马拉山“其山高大,多野兽,亦西倾山之支山也”。
唐久视初置,属羁縻高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高县南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