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河内

河内

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,黄河以南为河外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 《正义》: “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、河北,故呼河北为河内,河南为河外。” 又云: “河从龙门南至华阴,东至卫州,折东北入海,曲绕冀州,故言河内云也。” 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河内曰冀州。” 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西门豹到漳水溉邺,以富魏之河内。” 皆此。或专以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为河内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 “当此时晋强,西有河西,与秦接境,北边翟,东至河内。” 《正义》: “河内谓怀州。”


古地区名。(1)春秋、战国时以黄河以北为河内,以南为河外。《史记·魏世家》:“古帝王之都多在河东、河北,故呼河北为河内,河南为河外。又云河从龙门南至华阴,东至卫州,折东北入海,曲绕冀州。故言河内云也。”《周礼·职方》有“河内曰冀州”之句。皆即此。(2)专指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为河内。《史记·晋世家》:“当此时晋强,西有河西,与秦接境,北边翟,东至河内。”《史记·河渠书》:“西门豹引漳水溉邺,以富魏之河内。”又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司马卬为殷王,王河内,都朝歌。”皆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濮

    即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濮州临濮城:“或谓之小濮。蒙古忽必烈南侵,尝驻兵于小濮,即此。”

  • 杏子河

    即古龙尾水。在今陕西靖边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延安府一》:杏子河“在靖边县南三十里。源出总管塔,南流径牛头坡,又径杏子城西,入保安县(今志丹县)。至志丹县南合延水。延河支流。在陕西省北部。源于靖边县大路沟

  • 泰凝

    亦名泰宁。在今四川道孚县东南协德乡。民国 《西康建省记》: “泰凝一曰泰宁,距打箭炉三日程。清时设把总一员驻其地。有一喇嘛寺,昔为西藏达赖喇嘛降生之所,其寺故归藏属,寺中喇嘛由川中按年给以口食银千余两

  • 南笼县

    1913年改兴义府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。1923年直属贵州省。1931年改名安龙县。旧县名。本兴义府直辖地方,1913年裁府改县并改名南笼,治今贵州省安龙县驻地新安镇。1931年因“原

  • 大茂山

    即恒山。又名神尖。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五十里。宋沈括《梦溪笔谈》卷24:“北岳常岭(恒山),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。半属契丹,以大茂山分脊为界,岳祠旧在山下。”即此。

  • 九赕

    宋大理置,属善巨郡。治所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巨甸镇。元改巨津州。大理后期置。治今云南省丽江市西北。为大理西北隅要害之地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巨津州。

  • 酒店城

    在今甘肃漳县西南酒店子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0岷州卫 “铁城” 条下: “酒店城在卫东北四十里。今为酒店子寨,并置驿于此。”

  • 宝带山

    在今贵州黎平县南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黎平府: 宝带山 “蟠旋如带,亘二十余里,绕城西北皆山麓也”。

  • 宜阳郡

    ①北魏孝昌初置,属司州。治所在宜阳县(今河南宜阳县西四十八里韩城镇)。东魏天平初为阳州治。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为熊州治,移治今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。隋开皇初废,义宁二年 (618)复置,唐武德

  • 步腾部

    宋大理置,属威楚府。在今云南景洪市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。元属元江路。明废。又作普腾部。大理国置,治今云南省景洪市北普文。元属元江路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