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江苏仪征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扬州府二》:何家港桥“北通双榆官道,达于县南,为瓜洲、京口通衢”。
①即逢鹊山。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六十二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中丘县: “逢山,长谷渚水所出,东至张邑入浊。”②在今山东临朐县西二十五里。其山峭绝,惟一径可通,有泉出岩窦,甘洁异常。相传为殷诸侯逢伯陵之国。
1945年8月解放后由延吉县析置,属延吉县。治所即今吉林延吉市。1946—1948年春吉辽省、吉林省政府曾驻此。1953年延吉市升为县级市。在吉林省东部、布尔哈通河沿岸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代管,为州驻地
明置,属亳州。即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四十六里义门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(1)在山西省保德县北部,西邻陕西省。面积90.95平方千米。人口1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义门,人口850。传北宋治平年间,村民赵宁十世
在今甘肃岷县西北七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岷州卫:水磨沟寨“在卫城北五十里。又北二十里有马崖子寨。以上诸寨俱有官军防守”。
在今江西金溪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金溪县 “铜斗山” 条下: 韩婆山,“宋建炎间,邓雩、傅安聚兵保障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抚州府一》:韩婆岭 “在金溪县南五十里。周四十里”。
又名禁钟楼。在今广东广州市惠福西路北侧五仙观内大殿后面的坡山顶上。始建于明洪武七年 (1374)。高17.45米。楼基用红砂岩砌筑高大方台,中开拱形门洞,前后贯通。上为重檐歇山瓦顶,上悬 “岭南第一楼
又称五福堂。在今福建泰宁县城内胜利一街。为明天启间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宅第。建于明万历年间,坐西朝东,面积达4500余平方米。院落主体五幢,分五道门一字排列。每幢均为三进,共有房一百二十余间。天井中置各式
亦作大景山。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,与小丙山相连。《寰宇记》卷135兴州顺政县:“大景山、小景山,景字本为丙,国讳改之,并在县东南七十里。其山峻崖南北相对,阔七步。其崖峻削,高百余丈。山衣石发,被于崖际。
即岘山。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索隐引小颜(师古)云:曹水“出陕县西南岘头山,北流入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