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西五郡
西汉武帝元狩二年 (前121) 匈奴昆邪王降汉后,以其故地置酒泉、武威、张掖、敦煌四郡,至昭帝始元六年 (前81) 于今湟水流域又置金城郡。合称河西五郡。
西汉元狩二年(前121年)匈奴昆邪王降汉后,以其故地置河西四郡,即酒泉、武威、张掖、燉煌四郡。至始元六年(前81年)又置金城郡,合称河西五郡。
西汉武帝元狩二年 (前121) 匈奴昆邪王降汉后,以其故地置酒泉、武威、张掖、敦煌四郡,至昭帝始元六年 (前81) 于今湟水流域又置金城郡。合称河西五郡。
西汉元狩二年(前121年)匈奴昆邪王降汉后,以其故地置河西四郡,即酒泉、武威、张掖、燉煌四郡。至始元六年(前81年)又置金城郡,合称河西五郡。
明置,属盖州卫。在今辽宁盖州市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盖州卫:“有连云岛,上有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7盖州卫:连云岛关在“卫西十五里。置关以控海滨之险”。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浐河西岸。《新唐书·食货志》:开元中,长安令韦坚兼水陆运使,“坚治汉、隋运渠, 起关门抵长安, 通山东租赋。……又于长乐坡濒苑墙凿潭于望春楼下,以聚漕舟。坚因使诸舟各揭其郡名,陈其土
明洪武五年(1372)置,属山东都司。在今山东聊城市城东偏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4东昌府:平山卫,“《志》云,城中有二阜,谓之平山。明初建卫于此, 因名”。明洪武五年(1372年)置,因城中有平山,故名。
即今内蒙古磴口县驻地巴彦高勒镇。1950年磴口县迁治于此。集镇名。在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县南部、黄河北岸。粮台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150。清同治年间袁姓在此开设三盛公油坊,故名。以种植蔬菜为主,盛产河套
在今湖南宜章县东南一百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郴州二》: 容家峒 “在宜章县东南。……皆瑶峒也”。
1913年改郎岱厅置,属贵州贵西道。治所即今贵州六枝特区西南郎岱镇。据1982年版 《六盘水市地名录》 引 《郎岱县访稿》 记载: “郎岱之得名来历已久,在明初即有是称。有谓因建城于古郎山之间,故曰郎
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弥牟镇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长兴三年(932),董璋克汉州,孟知祥将兵赴援,“至弥牟镇,赵廷隐陈于镇北,甲申迟明,廷隐陈于鸡踪桥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新都县:鸡踪桥“在县北三
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长乐县:元祐港“宋元祐中,(县)令袁正规以县境田多洼下,因凿港以道溢水,流通漳港,以入于海,因名”。
在今天津市北红桥区北部,北运河西岸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武清县:丁字沽“以三水会流如丁字也。沽东南去天津六十里”。又同书卷13静海县:丁字沽“在天津卫东北五里。自武清县汇白河之水注于直沽,今有丁字沽渡”
即南山。在今四川南部县南一里。明正德《四川志》 卷14: 南部县 “旧在跨鳌山下,洪武间知县王允铭迁今所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8南部县: 南山“一名跨鳌山。《志》 云: 宋端平以来厄于兵,县无定治。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