法海寺
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》 载: 法海寺 “在宛平县西四十里。旧名龙泉寺,明正统四年改建”。据寺内保存的 “法海禅寺碑” 记载,该寺于明正统四年 (1439)动工兴建,正统八年完工。原建筑有大雄宝殿、四大天王殿、护法金刚殿、伽蓝殿、祖师堂、钟鼓楼等。1949年前部分建筑已被毁,仅存山门和大雄宝殿。现存大雄宝殿较完整,殿内有九幅壁画均为明代原物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北宋咸平四年(1001年)建,在今河南省新密市西。宋张哲有《法海寺石塔记》。
在今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。《清一统志·顺天府》 载: 法海寺 “在宛平县西四十里。旧名龙泉寺,明正统四年改建”。据寺内保存的 “法海禅寺碑” 记载,该寺于明正统四年 (1439)动工兴建,正统八年完工。原建筑有大雄宝殿、四大天王殿、护法金刚殿、伽蓝殿、祖师堂、钟鼓楼等。1949年前部分建筑已被毁,仅存山门和大雄宝殿。现存大雄宝殿较完整,殿内有九幅壁画均为明代原物。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北宋咸平四年(1001年)建,在今河南省新密市西。宋张哲有《法海寺石塔记》。
亦名汊沽港,即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三十六里汊沽港乡。清乾隆《武清县志》图:南有叉光。
在今贵州毕节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大定府》:北镇关“在毕节县北二里北镇山下”。
即临渝山。在今河北抚宁县东三十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 阳东县有 “林榆山”。
古国名。亦称文单国。在今柬埔寨、老挝之地。《旧唐书·南蛮列传》:“自神龙以后,真腊分为二:半以南近海多陂泽处,谓之水真腊;半以北多山阜,谓之陆真腊,亦谓之文单国。”其都城所在,或以为在今老挝中部之他曲
地区名。指今四川西部地区。《全唐诗》卷317武元衡《奉酬淮南中书相公见寄、并序》:“皇帝改元之二年……冬十月,诏授检校吏部尚书兼门下侍郎。肜弓玈矢,出镇西蜀。”又《宋史·程德玄传》:淳化间,“李顺之寇
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钦州: “管界巡司在州西百八十里。本名时休峒。永乐中改置巡司,嘉靖中没于交阯,寻复来归。”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治龙门 (今钦州市南龙门港镇)。乾隆
1913年改道坞县置,属四川边东道。治所即今四川道孚县。次年属川边特别区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西部。属甘孜藏族自治州。面积7123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辖2镇、20乡
俗名观山。在今陕西勉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汉中府一》:云梦山“最高处有云台观。观东一里曰飞仙崖,石峰壁立,高三百五十五丈。崖下曰白龙洞,深数步。下有石池,水自上滴入, 不溢不涸”。在山西省交口县境内。海
即蒙古土谢图汗部左翼中左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勒吉图南。
即武城。春秋申国地。在今河南南阳市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