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城镇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东南三十四里泥城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
在上海市南汇区东南部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泥城,人口 1510。 相传清道光、咸丰年间,贫民来此筑土堤垦殖,泥堤状如城,故名。后成镇。1929年设泥城乡,1950年改区,1957年复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84年又改乡,1994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织布、农机、螺钉等厂。南芦、大泥公路经此。为1930年泥城暴动的发生地,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。
即今上海市南汇县东南三十四里泥城镇。清时有县丞驻此。
在上海市南汇区东南部。面积29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泥城,人口 1510。 相传清道光、咸丰年间,贫民来此筑土堤垦殖,泥堤状如城,故名。后成镇。1929年设泥城乡,1950年改区,1957年复乡,1958年改公社。1984年又改乡,1994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织布、农机、螺钉等厂。南芦、大泥公路经此。为1930年泥城暴动的发生地,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。
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江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1彭山县: 武阳驿 “在县治东。水驿也。隆庆二年自眉州改今属,或曰驿旧置于龙爪滩旁,亦名龙爪驿”。
即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官桥镇。明万历 《高州府志》 卷1: 化州有官桥墟。清光绪 《高州府志》卷10化州: 官桥墟在 “州西北五十里”。
清雍正五年 (1727) 改南笼厅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安龙县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南、北盘江之间地。嘉庆二年 (1797) 改为兴义府。清雍正五年(1727年)升南笼厅置,治今贵州省安龙县。辖境相当今
北宋置,属归化县。故址即今福建泰宁县北江源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邵武军归化县、《宋史·地理志》 邵武军泰宁县均有江源银场。
唐贞观二十一年 (647) 以铁勒浑部置皋兰州,属燕然都护府。永徽元年 (650) 升为都督府。其地应在今蒙古国中央省土拉河北岸,乌兰巴托西南。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以回纥浑部置
即今山西沁县西南南泉乡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 “道兴寨” 条下: 州西南 “六十里有南泉寨”。
即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东北六十二里勐撒。明、清时与猛缅、猛猛合称 “三猛”,设土巡检司,属孟缅长官司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9孟缅长官司:“猛撒最弱,近折而入耿马矣。” 傣语 “猛” 为地方,“撒” 为
亦作抬头营。即今河北抚宁县北三十里台营镇。为出长城口要道。明于此筑城,设副将驻守。清初改设都司,后又改设把总。
即今湖北京山县西南七十二里杨洚镇。清光绪《续修京山县志》卷16《变乱》:同治六年(1867)四月,提督鲍超击捻军,“大胜于杨家洚”。
亦作梁甫山。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,西连徂徕山。《史记· 秦始皇本纪》: 二十八年 (前219) 始皇东巡,“禅梁父”。《后汉书· 光武纪》:中元元年 (56) “禅于梁父”。皆在此。后世统称徂徕山,而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