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安州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升泰安军置,属山东西路。治所在奉符县 (今山东泰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、新泰、莱芜等市地。元属中书省。明初废奉符县入州,属济南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) 升为直隶州,属山东省。十三年 (1735) 改为府。
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泰安军置,治奉符县(今山东泰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泰安、莱芜、新泰等市地。属山东西路。元属中书省。明初废奉符县入州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。十三年升为府。金末为刘二祖红袄军根据地。
金大定二十二年 (1182) 升泰安军置,属山东西路。治所在奉符县 (今山东泰安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、新泰、莱芜等市地。元属中书省。明初废奉符县入州,属济南府。清雍正二年(1724) 升为直隶州,属山东省。十三年 (1735) 改为府。
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年)升泰安军置,治奉符县(今山东泰安市)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泰安、莱芜、新泰等市地。属山东西路。元属中书省。明初废奉符县入州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升为直隶州。十三年升为府。金末为刘二祖红袄军根据地。
1933年9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金溪、南城二县析置,驻水口村 (今江西南城县东北水口)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1933年11月废。旧县名。中央苏区闽赣省设。1933年由金溪、资溪、南城三县析置,治今江西省南城
即小招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中心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5:“巴汉招庙即小招。”蒙古语“巴汉”意为小,“招”意为庙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南。《元和志》 卷25润州上元县: 娄湖 “在县东南五里。吴张昭所创,溉田数十顷。周回七里。昭封娄侯,故谓之娄湖”。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 “又有园舍在娄湖,庆之一夜携子孙徙居之,以宅还
明初改平江路置,直属南京。治所在吴县、长洲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苏州、常熟、昆山、吴江、吴县等市县和上海市西北部地。明宣德后为应天巡抚治所。清为江苏省治。1912年废。明初改平江路置,治吴
即今湖北孝感市孝南区东南野猪湖。《清一统志·汉阳府一》: 蒲湖 “在孝感县东四十里。俗名野猪湖。县东北三汊埠,有东西两河,南流入此,出沙河,入马溪河”。
西汉置,属清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故城县西南。东汉省。《水经·淇水注》: “清河又东北径复阳县故城西。汉高祖七年,封右司马陈胥为侯国。王莽更名之曰乐岁。《地理风俗记》 曰: 乐武城西北三十里有复阳亭,故县
即今辽宁灯塔县西佟二堡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辽阳州图:东北有佟二堡。
即今浙江嘉兴市东南三十二里凤桥镇。清咸丰八年(1858)由庞家桥改名。简称凤桥。民国时置镇。
即今广西贵港市东南六十里桥圩镇。清光绪《广西舆地全图》 贵县图: 东南有桥墟。民国 《贵县志》 卷1: 桥墟 “今桥头乡南岸,最著名墟市,为四大墟之一”。
北宋置,属建昌县。在今江西永修县西北艾城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南康府建昌县 “芦潭镇”条下: “县南一里又有炭妇镇,今为妙明观。俗传许旌阳试弟子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