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泾阳县

泾阳县

①秦置,属北地郡。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四十里安国镇油房庄。《史记· 秦本纪》: 秦昭王六年 (前301),“泾阳君质于齐”。西汉改属安定郡。《后汉书· 隗嚣传》: 东汉建武二年 (26),“赤眉去长安,欲西北上陇,嚣遣将军杨广迎击,破之,又追败之子乌氏、泾阳间”。后废。三国魏复置。十六国后赵为陇东郡治。北周废。

②十六国前秦皇始二年 (352) 析池阳县置,属扶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泾阳县东南三十里故县村。北魏属咸阳郡。太平真君七年 (446) 废,景明初复置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迁治今泾阳县,属雍州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属京兆府。元属奉元路。明属西安府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。属北地郡。西汉武帝元鼎三年(前114年)属安定郡。东汉省。三国魏复置,仍属安定郡。西晋废。十六国后赵复置,为陇东郡治。北周废。东汉建武二年(26年),赤眉起义军与隗嚣大战于此。(2)今县名。在陕西省中部、泾河下游。属咸阳市。面积792平方千米。人口49.7万。辖12镇、4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泾干镇。西周泾阳邑,《诗经·小雅》“侵镐及方,至于泾阳”,即此。战国曾为秦国都(在今泾干镇西),因位于泾水之北,故名。西汉惠帝四年(前191年)改置池阳县。前秦设泾阳县,治今县东南,属咸阳郡。北魏析县境北部置云阳县(治今口镇南长街一带),属北地郡。太和二十年(496年)咸阳郡治迁池阳县。北周于云阳县治兼置云阳郡,建德中将池阳县废入泾阳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云阳、咸阳二郡,泾阳移治今县,与云阳改属雍州。大业三年属京兆郡。唐武德三年(620年)云阳县治迁今云阳镇。贞观元年(627年)更名池阳县,八年复名云阳县。唐代属京兆府。五代后唐同光初云阳改属耀州,金代复属京兆府。蒙古至元元年(1264年)降为云阳镇,并入泾阳。明、清属西安府。1914年属关中道,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50年属咸阳专区,1953年属渭南专区,1956年直属省。1958年泾阳并入三原县,1961年复置,属咸阳专区。1968年属咸阳地区,1983年属咸阳市。地处关中盆地区中部。秦修郑国渠,汉修白公渠,灌溉历史悠久。今为泾惠渠和冶峪河灌区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棉花、玉米、油菜籽为主。是省粮棉基地之一。咸铜铁路、咸宋公路经此并设站。古迹有郑国渠渠首遗址,唐崇陵、贞陵,明代崇文塔。纪念地有中共安吴青训班旧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丹徒镇

    北宋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镇江市东南十八里丹徒镇。唐以前为丹徒县治。在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中部,北濒长江。面积30平方千米。人口2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丹徒,人口 3500。古为丹徒县治。北宋雍熙四年(9

  • 河坞店

    一作河坞镇。即今河南新蔡县西南老河坞。清乾隆 《新蔡县志》 卷2 《乡镇》: “河坞店,城西南二十五里。”

  • 飞英塔

    在今浙江湖州市内。创建于唐。由内外塔组成。内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,用白石砌筑,八面五层, 实心,塔顶已毁,残高14.55米,仿木构制作,刻有精美的佛像和装饰花纹。外塔砖木结构,罩在内塔外, 始建于北宋

  • 彭家山

    ①又作彭佳山、平嘉山、平佳山。即今台湾省东北所属彭佳屿。陈侃 《使琉球录》: 太武放洋,“用甲卯取彭家山”。②即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南面之邦加岛。《郑和航海图》 有彭家山。即“平佳山”。

  • 黄钦山

    一作黄嵚山。在今陕西铜川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武德元年 (618) 四月,稽胡 “寇立君,相国府谘议参军窦轨将兵讨之,战于黄钦山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又称黄嵚山。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西北。隋义宁二年(61

  • 万安郡

    ①即万世郡。治所在万世县(今四川开县东北大进镇)。《寰宇记》卷137开州万岁县:“后周天和元年分巴东郡置万安郡,改巴渠为万岁(世)县,取县北有万岁谷为名。”②西魏恭帝元年(554)置,属潼州。治所在万

  • 新兴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宁陵县。在今河南宁陵县境。②北宋置,属汧阳县。即今陕西千阳县西北二十里新兴铺。③北宋置,属汉初县。在今四川武胜县西南。④即新兴盐场。清置镇,属盐城县。即今江苏盐城市西北新兴镇。⑤在今广西柳

  • 水窦岩

    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五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定州》:水窦岩“石骨清峭,拔地涌出,山雨骤至,则飞泉奔泻两崖间,汇而为潭。岩际有漱玉亭。金章帝尝游此。山坡石上勒宋苏轼书‘浮休’二字,元卢挚因名曰坡山峡”。

  • 独乐河

    ①在今北京市平谷县东北二十里,西南流然后转东南流为泃河。《水经·鲍丘水注》: 独乐水“本出抱犊固,南径平谷县故城东,……南流入于泃”。②即独洛河。今蒙古国土拉河。

  • 莆田县

    隋开皇九年 (589) 分南安县蒲田地置,属泉州。治所在莆口 (今福建莆田市东南)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旧说邑田多生蒲,故谓之蒲田。其后以邑时有水患,因去水从莆。” 开皇十年(590)废。唐武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