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洋溪镇

洋溪镇

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七十里洋溪镇。清乾隆二十年 (1755)置巡司于此。道光十二年(1832) 裁,十六年 (1836) 设外委驻此。民国初设县佐。


(1)在江苏省宜兴市东北部,东濒太湖。面积28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下邾街,人口7200。1949年为洋溪乡,因有溪通阳山荡,“”与“洋”谐音,故名。1958年改公社。1983年复洋溪乡,1994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蚕茧和芦苇编织品等。特产百合、西瓜、白粳芋、洋溪萝卜。有化工、机械、食品加工、建筑等厂。屺潘公路经此。名胜有千年古银杏。(2)在江西省安福县西部。面积243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洋溪,人口1200。南宋建村,以四面环山,中间平地大如汪洋湖泽,因名洋泽。明初渐成街市,名洋泽市;后以小溪经村中改今名。1956年设洋溪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改乡,1993年设洋溪镇。产稻、油菜籽等。有五金修配、竹木制品等厂。为县西部传统集市。吉莲公路经此。1930年中共安福县委、县苏维埃政府设此。(3)在湖南省新化县西南部。面积132.8平方千米。人口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洋溪,人口5070。镇因溪名。1949年属敦信乡。1952年建洋溪镇,1958年改洋溪公社,1962年复置镇。1996年撤销巷溪、新塘、白塘三乡,合并设立洋溪镇。主产稻、甘薯、小麦,并产土纸、玉兰片、南竹。特产糯米水酒、魔芋。有陶瓷、耐火纤维、建材、烟花材料、农业机械等厂。设有圩场,为县西南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涟溆公路经此。境内有古迹文昌阁,旁有侵华日军屠杀数千人的“万人堆”。(4)在四川省射洪县东南部。面积71平方千米,人口4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洋溪,人口9850。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年)建场,为县内三大古镇之一。以驻地得名。1951年设洋溪乡,1958年为洋溪公社,1984年复为洋溪乡,1985年置洋溪镇。1992年新溪、古佛、互助三乡并入。有农机站、建筑队和酿酒、挂毯、预制件等厂。射洋公路经此。涪江通航运。古迹有唐建明复修东野亭、白流寺。(5)在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部、洋溪河畔。面积174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原名杨溪,以姓氏得名。1949年为洋溪乡。1953年分置洋溪、桅杆、甘溪乡。1958年建洋溪公社。1984年改置洋溪、桅杆、甘溪乡,1992年合并置洋溪镇。产稻、玉米、烤烟、油菜籽、茶叶。有公路与久铜公路相接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虎塘

    在今江西湖口县东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湖口县:白虎塘“水涨通舟楫,出于彭蠡湖”。

  • 平阿县

    东汉改平阿侯国置,属九江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南六十里平阿山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凌传》:正始末,“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,屯平阿。舅甥并典兵,专淮南之重”。即此。西晋属淮南郡。东晋后废。古县

  • 垂仲殿

    即噶玛霞寺。在今西藏拉萨市内。清 《西藏图考》 卷5: 垂仲殿 “在大招东半里许,寺名噶玛霞,内塑神像狞恶,有护法垂仲乃剌麻装束,仍娶妻生子,世传其术,即中华之巫类”。

  • 渤错水

    在今辽宁辽河下游地区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十九年 (645),亲征高丽,“上至蒲沟驻焉,督填道诸军渡渤错水,暴风雪,士卒沾湿多死者,敕然火于道以待之”。胡三省注: “蒲沟、渤错水皆在辽泽中。”

  • 朗洞铺

    即今贵州榕江县北朗洞镇。清时有开泰县县丞驻此。民国改置县佐。“朗洞”系侗语音译,意为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。即今贵州省黎平县西北朗洞。清开泰县(今贵州黎平县)县丞驻此。

  • 苦竹堡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藤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藤县: 苦竹堡 “在县南三十里”。

  • 贯河镇

    又名灌河镇。金置,属交河县。在今河北泊头市西黄屯。

  • 黄泥冈集

    即今安徽滁州市北黄泥冈镇。清康熙《滁州志》 卷4有黄泥冈集。

  • 唐马寨堡

    即今辽宁辽阳县西南唐马寨镇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 卷29辽阳州: 唐马寨堡在 “城西南七十里”。

  • 骆谷关

    唐武德七年 (624) 置,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十八盘岭南。控扼傥骆道,为秦岭南北交通要隘。《元和志》 卷2京兆府盩厔县: 骆谷关 “在县西南百二十里。武德七年,开骆谷道以通梁州,在今关北九里。贞观四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