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洛京

洛京

①东汉至北魏,皆都洛阳,故习称洛阳为洛京。《晋书·王导传》: “俄而洛京倾覆,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。” 《魏书·任城王澄传》: “驾还洛京,复兼右仆射。”

②唐东京洛阳,时人又称洛京。

③五代唐都洛阳,因当时另有东京兴唐府,故以洛阳为洛京。《旧五代史·唐书·庄宗纪》: 同光元年 (923) 十一月,“幸洛京”。即此。三年 (925),改兴唐府为邺都,洛京复称东都。


(1)唐洛阳为东京,时人又称洛京。韩愈诗:“山水寻关越,风尘厌洛京。”(2)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年)定都洛阳,因当时另有东京兴唐府、西京京兆府,故称洛阳为洛京。三年改兴唐府为邺都,洛阳复号东都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青岐镇

    即今广东三水市西青岐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4端州高要县: 青岐镇 “在县东八十五里”。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高要市东。唐属高要县。

  • 三亭

    战国魏地。在今河南尉氏县西南。《史记·范睢传》:“王稽知范睢贤,谓曰:‘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’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三亭冈在汴州尉氏县西南三十七里。”古邑名。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省尉氏县西南。《史记

  • 商、周诸侯国。姒姓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汤封夏之后,至周封于杞也。”《正义》引《括地志》:“汴州雍丘县,古杞国城也。周武王封禹后,号东楼公也。”初在雍丘(今河南杞县)。杞成公迁都缘陵(今山东昌乐县东南

  • 竹瓦店市

    即今湖北浠水县西北四十里竹瓦镇。民国《湖北通志》卷73《兵事》:清同治二年(1863)三月,捻军“抵竹瓦店”。

  • 咸平镇

    在今山东乐陵市西南五十里旧乐陵。北宋熙宁二年 (1069) 乐陵县迁治于此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徙废。古镇名。即今山东省乐陵市西南旧乐陵。北宋熙宁二年(1069年),乐陵县徙治于此。

  • 思恩县

    唐贞观十二年 (638) 置,属环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。北宋熙宁八年(1075) 属宜州。徙治带溪砦 (今县北),元丰六年(1083) 复徙旧治。南宋属庆远府。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,移治今

  • 双溪驿

    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区南通济桥附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金华县:双溪驿,“五代时钱氏置金华驿,宋元因之,明朝改为双溪马驿”。清时与双溪水驿并为双溪水马驿,雍正二年(1724)废。

  • 马头县

    北齐降马头郡置,属荆山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乡。隋开皇初改为涂山县。古县名。北齐置,治今安徽省怀远县南马城镇。属荆山郡。隋开皇初改涂山县。

  • 下牢关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过下牢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78夷陵州:下牢谿“在州西北二十五里。有关曰下牢关,亦曰下牢戍。旧峡州治也”。

  • 三回山

    在今安徽霍山县西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霍山县:三回山“一名三曲山。中有小港,达县治,水随山势萦回三湾,因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