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浊水

浊水

①即今江西赣水支流锦江。《水经· 赣水注》: “ (浊) 水出康乐县。浊水又东径望蔡县。浊水又东径建成县。浊水又东至南昌县,东流入于赣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瑞州府》: 蜀江 “在府治北。一名浊水,今曰锦江”。

②即北阳水,亦即今山东青州市之北阳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齐郡广县: “为山,浊水所出,东北至广饶入巨定。” 《水经·淄水注》: 浊水 “东北流径广固城西,……又东北流径东阳城北……又北径益城西,又北流注巨淀”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、《清一统志》皆谓即今北阳水。

③即今湖北襄阳县北之白河。《战国策·楚策一》: 吴入郢,秦子满、子虎 “与吴人战于浊水而大败之”。即此。《水经·淯水注》: 浊水 “上承白水于朝阳县,东南流径邓县故城南。习凿齿 《襄阳记》曰: 楚王至邓之浊水,去襄阳二十里,即此水也。浊水又东径邓塞北,……东流注于淯”。

④即垫江水。今四川开县南四十里之普里河,为开江 (小江) 支流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开县: “南有垫江,一名浊水,亦合流于开江。”

⑤即今陕西耀县西南浊谷河。《水经·沮水注》:“浊水上承云阳县东大黑泉东南流,谓之浊谷水。又东南出原注郑渠,又东历原径曲梁城北,又东径太上陵南原下,北屈径原东与沮水合。” 《清一统志·西安府》 引 《三原县志》: “在县北清谷水之东,自耀州界来,又东入临潼县。其水峻急浑浊,故名。”

⑥即今甘肃徽县西之洛河。源出县西北老爷山,南流入成县,又折而东流复入徽县,又东南流至陕西略阳县入嘉陵江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 “ (浊) 水出浊城北……又东径武街城南……又东径白石县南,浊水即白水之异名也。……又南注汉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阶州一》: 浊水 “在成县南,东南流入秦州徽县界,亦谓之白水”。


古水名。(1)即“锦江(1)”。(2)又名北阳水,即今山东省北洋河。源出青州市西,东北流至寿光市入清水泊。(3)源出今湖北省襄樊市北,东南流入白河。战国时秦与吴战于浊水而大败之,即此(《战国策·楚策》)。(4)即今陕西省中部石川河支流浊谷河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阳山

    即风门山。又作枫门山。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十里,与绥宁、武冈二县交界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汉乾祐二年(949),“楚将徐进败蛮于风阳山,斩首五千级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湖南省武冈市西。《资治通

  • 柘山

   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 ·松江府一》: 柘山 “在金山县北柘湖中,湖已涸。山在平陆,生柘树,因名”。

  • 应亭

    战国秦地。在今陕西大荔县境。《史记·秦本纪》:昭襄王五年(前302),“魏王来朝应亭,复与魏蒲阪”。《集解》:徐广曰,“《魏世家》云会临晋”。在今陕西省大荔县境。战国秦昭王五年(前302年),魏王来朝

  • 白鹿县

    ①北周闵帝元年(557)分蓝田县地于白鹿原上置,属蓝田郡。治所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十一里。建德二年(573)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)复置,属雍州,移治今蓝田县西南三十二里石门村。次年改名宁民县。②五代梁开

  • 东吉屿

   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东南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东吉屿“周围里余”。

  • 思顺州

    唐置羁縻州,属桂州都督府。治所在安宁县 (今广西柳江县西南)。北宋庆历四年 (1044)废。唐置羁縻州,治安宁县(今广西柳江县西南、忻城县东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江、忻城二县间地。北宋庆历四年

  • 秦王塞

    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西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二》: 秦王塞,“唐太宗与窦建德相距屯兵处”。

  • 永泰城堡

    明万历三十二年(1604)于旧老虎城置,在今甘肃景泰县西南。设副总兵镇守。清初设游击,后改设千总。

  • 路儿岭

    亦作鹿儿峡山、鹿儿岭。在今河北承德县(下板城) 东北东山咀乡。《元史·顺帝纪》: 至正二十四年 (1364),“皇太子至路儿岭,诏追及之,还宫”。

  • 盘崖山

    在今河北阳原县北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都司: 盘崖山“在顺圣西城北十五里。山高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