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川墟
在今山东高青县高城西北五里。《晋书·裴秀传》: 三国魏咸熙初,“秀封济川侯,地方六十里,邑千四百户,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”。
在今山东高青县高城西北五里。《晋书·裴秀传》: 三国魏咸熙初,“秀封济川侯,地方六十里,邑千四百户,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”。
北魏太和中置,为南徐州治。治所在宿预县 (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)。南朝梁天监八年 (509) 改为东徐州治。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为东楚州治。陈太建七年 (575) 为安州治。北周大象二年
亦作圣姥泉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瞿唐峡内。南宋陆游《入蜀记》:“发大溪口入瞿唐峡。……遇圣姥泉,盖石上一罅, 人大呼于旁,则泉出;屡呼则屡出,可怪也。”《清一统志·夔州府一》:圣姆泉“在奉节县东”。
即今四川万县市西高升镇。清同治 《万县志》 卷8: “前二甲,高山坡五十里。”
在今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。原为明、清皇城之正门。建于明永乐十五年(1417),初名承天门。清顺治八年(1651)重修,改名天安门。城门五阙,重楼九间,通高33.7米。整个天安门坐落在汉白玉须弥基座
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(977) 升永康镇置,属永兴路。治所即今陕西志丹县。金大定十一年(1171) 改名保安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升永康镇置,治今陕西省志丹县。属陕西路。辖境约当今陕西省志丹、
即今河南新县西北三十一里陡山河乡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1: 同治三年 (1864) 四月,太平军自向家店等地,退走 “陡山河保”。
亦作黑水峪。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芒水“出南山芒谷”。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2盩厔县“五福山”条下:“相传马融曾读书谷中,石室存焉。”
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肇庆府》 “文德巡司”条:“大浩巡司在县东北归仁乡,元至正末置,明洪武十五年裁。”
①五代晋天福四年 (939) 吴越置,治所在温州 (今浙江温州市)。北宋初废。②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升静海镇置,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。不久改为通州。(1)又作靖海军。五代晋天福八年(943年)吴
在今陕西省中部。源出耀县西北界,东南流经三原县西与冶谷河合,又东流至临潼县入渭河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 五丈渠水 “出云阳县石门山,谓之清水。东南流径黄嵚山西,又南入祋祤县,历原南出,谓之清水口”。《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