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济阳县

济阳县

①秦置,属砀郡。治所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四十里堌阳镇。汉属陈留郡。西晋属陈留国。西晋末及十六国后赵属陈留郡。北魏属阳夏郡。隋属济阴郡。唐初属杞州。贞观元年 (627) 废。

②南朝宋侨置,属马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境。南齐废。

③唐武德四年 (621) 分冤句县置,属杞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曹县西南五十里。唐贞观元年 (627)废。

④唐景龙元年 (707) 于梁邹城置,属淄州。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。元和十五年 (820) 并入高苑县。

⑤金天会七年 (1129) 析临邑、章丘二县地置,属济南府。治所即今山东济阳县。元属济南路。明属济南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(1)古县名。(1)战国魏邑。西汉置县,治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,属陈留郡。东汉光武帝出生于此。北魏属阳夏郡,隋属曹州、济阴郡,唐武德四年(621年)属杞州。贞观元年(627年)废入冤句县。(2)唐景龙元年(707年)置,治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北,属淄州。元和十五年(820年)废,并入高苑县。(2)今县名。在山东省西北部、黄河北岸。属济南市。面积 1075 平方千米。人口53万。辖7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济阳镇。春秋为犁邑地。南朝宋侨置临邑县。北齐属齐州。隋属齐郡。唐属齐州。北宋末属济南府。金析章丘、临邑二县置济阳县,治今址。属济南府。《郡县释名》山东卷上:济阳县“以在济水北,故名”。又清乾隆《济阳县志》:“邑在大清河之北,本济渎也。自清河合济入,通得济之名。济水绕其南,故曰济阳。”元属济南路。明、清属济南府。1913年属岱北道(次年改称济南道),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0年属鲁北第二专区,1944年属渤海行政区第二专区。1949年属泺北专区,1950年属德州专区,1956年属惠民专区。1958年并入临邑县,属聊城专区。1961年复置,属德州专区。1967年属德州地区。1989年划归济南市。县境为平原,地势西南高、东北低。黄河、徒骇河经此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棉花、小麦、玉米、蔬菜、稻为主。工业有纤维板、水泥、纸张、陶瓷、汽车球柄、黑陶等厂。220国道、枣临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玉皇冢“大汶口文化”遗址、刘台子龙山商周文化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龙珠山

    在今云南鹤庆县南二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鹤庆军民府:龙珠山“前耸后平,下有石穴,漾共江过焉。每岁四月,郡人祀之,以禳水灾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丽江府》 谓“俗传昔有龙吸珠于此,因名龙珠山”。

  • 雩山

    在今江西于都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雩都县: 雩山,“耆老相传云,昔有人于此山下祈雨,往往感应,故曰雩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 雩山 “在雩都县北三十五里。高可摩霄,雩水出其下,为邑望山”

  • 富贵冈

    即今江西东乡县西南三十五里富贵冈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2抚州府东乡县: 西南有“富贵冈”。

  • 双岛

    即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北双岛湾镇。明《辽东志》卷1:南双岛在“(金州卫)城西南一百里”。北双岛在“城西南九十里”。《明史·庄烈帝纪》:崇祯二年(1629)六月,“袁崇焕杀毛文龙于双岛”。即此。在今辽

  • 石虎关

    ①明置,属纳溪县。在今四川叙永县北一百一十里江门镇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纳溪县“倒马关”条下:“石虎关在县南百五十里, 明初置,通云贵之道。关前有石如虎,因名。”②在今贵州桐梓县北。《明史·刘綎传》:

  • 梅子八关

    元代在今湖北长阳、五峰二土家族自治县境清江两岸八个关的总称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长阳县 “渔洋关” 条下: “ 《志》 云,县境旧有梅子八关,四临江南,四临江北。元时置以备峒蛮。明改为二巡司。”

  • 虎石台 (臺)

    即今辽宁沈阳市北虎石台镇。民国徐曦 《东三省纪略》 表8南满铁路各线车站道里表:“虎石台驿距文官屯驿四里六。”

  • 图依屯站

    又作安巴多观站。清置,在今吉林蛟河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二》 “额赫茂站” 条下:拉发站,“又东南六十五里至图依屯站”。

  • 嵛山

    ①一名大嵛山。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大嵛山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 嵛山 “在霞浦县东南海中。山高而中坳,形似钵盂,旧名盂山。中有三十六澳,地肥饶,居民稠密。明洪武间,周德兴以其孤悬海中,尽徙其民于内地,

  • 土木

    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怀来县城东偏南部。土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 3400。唐乾元元年(758年)置统幕镇,又名统幕店,因镇北统军墓得名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土木驿堡“本名统漠镇,唐初高开道据怀戎时所置,后讹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