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浚县

浚县

①北宋政和五年 (1115) 置,治所在黎阳县(今河南浚县东)。金皇统八年 (1148) 改为通州。天德三年 (1151) 复为浚州。元初省黎阳县入浚州,属真定府。至元二年 (1265) 属大名府。明洪武二年(1369) 降为浚县。

②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浚州置,属大名府。治所即今河南浚县。清雍正三年 (1725) 改属卫辉府。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。1930年直属河南省。


(浚xùn) 在河南省北部。属鹤壁市。面积1088平方千米。人口68.3万。辖7镇、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汉置黎阳县(治今浚县东北),以黎山(即今大伾山)在其南,河水经其东得名,属魏郡。北魏孝昌中置黎阳郡,治黎阳县。北周宣政元年(578年)置黎州,治黎阳县。隋开皇初废黎阳郡和黎州,十六年(596年)复置黎州;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二年(619年)又置黎州,贞观十七年(643年)再废,县属卫州。北宋端拱元年(988年)建通利军。天圣元年(1023年)改为安利军。明道二年(1033年)复改通利军,熙宁三年(1070年)废,元祐初复置。政和五年(1115年)改置浚州。故治在今浚县东。金皇统八年(1148年)改名通州,天德三年(1151年)复名浚州。元废黎阳县。明洪武三年(1370年)降浚州为浚县,治今浚县县城,属大名府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改属卫辉府。1913年属豫北道,1914年属河北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平原省安阳专区。1952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,1958年属新乡专区,1962年属安阳专区,1969年属安阳地区,1983年属安阳市,1987年改属鹤壁市。地处太行山东麓丘陵和山前平原区,地势西高东低。淇河流经西部,卫河流经中部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、芝麻等。工业有拖拉机、印刷机、化肥、橡胶、制药等。京广铁路、京珠高速公路、107国道及汤长、浚内公路经此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。名胜古迹有大伾山天宁寺大石佛、浮丘山碧霞宫、千佛寺石窟、恩荣坊、子贡墓、雍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昔董

    即今缅甸密支那以东之昔董。清代属腾越州止那隘抚夷。光绪 《续云南通志稿》 卷99土司: 止那隘抚夷 “北至昔董喇拿一百里野夷界”。

  • 把力黑城

    即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。《明史·西域传》:坤城“奉贡通名天朝者”有“把力黑”。

  • 青城

    在今河南开封市。北宋建,为皇帝祭祀天地前后斋戒歇息之宫。南宋孟元老 《东京梦华录》 卷10: “驾御青城斋宫。” 即此。青城有二: 一在南薰门外,为祭天斋宫,称南青城。一在封丘门外,为祭地斋宫,称北青

  • 败舶湾

   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12武昌县: 败舶湾 “在县西北水路七里。…… 《武昌记》: 权与群臣泛船中流,值风,至樊口十里余便败,因名败舶湾”。

  • 曲柳戍

    在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西北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卷71前凉录:东晋永和三年(347),赵将“麻秋又据枹罕,有众十二万,进屯河内,遗王擢略地晋兴、广武,越洪池岭, 至于曲柳”。即此。

  • 桐汭

    古地区名。在今安徽郎溪县西北及宣州市东北境,北接江苏高淳县界。《左传》: 哀公十五年 (前480) 夏,“楚子西、子期伐吴,及桐汭”。杜注: “宣城广德县西南有桐水,出白石山,西北入丹阳湖。”为古桐水

  • 岭底堡

    在今广东信宜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信宜县: 岭底堡 “在县东四十里。向设官军,防怀乡、圣峒、六定、岭底等瑶”。

  • 眉州

    西魏废帝三年 (554) 改青州置,治所在齐通郡齐通县 (今四川眉山县)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66引《周地图记》 曰: 眉州 “因峨眉山为名”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眉山、丹棱、青神等县地。隋废。唐武德二年

  • 石墨池

    即葛蒲潭。在今江苏金坛市西茅山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石墨池,“《府志》:费长房学道于此,书符涤研,涧池悉为墨色。至今用池水合药有验”。

  • 徐家埠市

    即今江西都昌县东北徐家埠。清同治《南康府志》 卷5都昌县: 徐家埠 “在治北东六十里。水通左蠡,木行较夥,商贾如林,此北境市之盛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