浛洭县
唐改含洭县置,武德五年 (622) 为洭州治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。贞观初属广州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属连州,五年 (972) 以避太祖讳改为浛光县。
古县名。唐以含洭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。先后属洭州、广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又改为浛光县。
唐改含洭县置,武德五年 (622) 为洭州治。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浛洸镇。贞观初属广州。北宋开宝四年 (971) 改属连州,五年 (972) 以避太祖讳改为浛光县。
古县名。唐以含洭县改名,治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北浛洸。先后属洭州、广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2年)又改为浛光县。
或作旴水。即今江西临川市之抚河及南城县南之旴水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豫章郡南城县: “盱水西北至南昌入湖汉。” 《水经·赣水注》: “旴水出南城县,西北流径南昌县南,西注赣水。”
①在今山西静乐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:岚河“源出太原府岚县,即渌水,大贤二河下流,径古石门入县界,合龙泉水,又十五里过进牛村东北入汾”。②在今陕西安康市西南。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汉水又东径岚谷北口
即今湖北西部之沮水。《左传》: 定公四年(前506),吴伐楚入郢,“楚子涉睢,济江入于云中”。宋元人注: “睢,睢水出新城昌魏县东,南至枝江县入江。”
①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即今云南安宁市。宋大理属善阐府。元改安宁州。②在今云南洱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浪穹县:安宁城“在县北。唐天宝八载,嶲州都督何履光以兵定南诏安宁城及五盐井,复立马援铜柱,是
又称茶罕章宣抚司或茶罕章宣慰司。元至元八年(1271)置丽江路宣慰司,至元二十二年(1285)改军民宣抚司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罗波半空城(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五十四里石鼓镇)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:“
隋唐东都宫殿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。徐松《唐两京城坊考》卷5称:“宣政之北曰仁寿殿。”
在今贵州遵义市西南九里忠庄乡桃溪畔。原名桃溪庄,为宋、元、明播州杨氏土司庄园。明万历二十八年 (1600) 平播毁庄,建延禧寺。崇祯间增建,改名桃溪寺。为庭院式结构,在黔北寺庙建筑中别具一格。山上为杨
①五代梁开平元年(907)升汴州置,建都于此,号东都。治所在开封、浚仪二县(今河南开封市)。后唐改汴州。后晋、后汉、后周及北宋复升为开封府,皆都于此,号东京。北宋辖境相当今河南延津、长垣以南,扶沟、太
为汉马厩。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北。《汉书·外戚传》:成帝许后“葬延陵交通厩西”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13:“交通厩去长安六十里,近延陵。”
西汉置,属僮县。在今安徽泗县东北。《汉书·匡衡传》:“衡封僮之乐安乡。”即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