润州塘
在今湖北英山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4庐州府: 润州塘 “在英山县北,延袤数丈。相传谓润州水涨则塘水满而不流,消则浅而不竭”。
在今湖北英山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4庐州府: 润州塘 “在英山县北,延袤数丈。相传谓润州水涨则塘水满而不流,消则浅而不竭”。
1941年由三合、三都二县合并置,属贵州省。治所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。取二县各一字为名。1957年改设三都水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42年合三合、都江二县置,治今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合镇。1956年
西晋永嘉五年 (311) 因避东海王越世子毗讳,改毗陵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丹徒县 (今江苏丹徒市东南丹徒镇)。东晋太兴初 (318) 移治京口(今江苏镇江市),义熙九年 (413) 移治晋陵县 (今江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羁縻顺州置,治所在宾义县 (今北京城西南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顺州。
在今湖南吉首市东南,乾州城东南三十五里。在河溪东十里。清严如熤 《苗疆险要考》 谓溪口“右负峻岭,左临深涧,为乾苗出泸溪之路”。
在今江苏宜兴市东南丁蜀镇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5宜兴县: 赵庄在 “县南三十里,蜀山相对”。集镇名。在河北省藁城市区西北部。属张家庄镇。人口 7300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。有纺织、地毯、造纸等厂。通
一名双河。即今安徽青阳县东之青河。为青通河支流。源出县南分流岭,北流至县城东入青通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青阳县: “南有临城河。”《方舆纪要》 卷27青阳县: 临城河 “在县南。《志》 云,大通河之别
即秦步高宫。在今陕西渭南市西南张胡村一带。
一名牖里。在今河南汤阴县北九里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纣囚西伯羑里。” 《汉书· 地理志》 河内郡荡阴县: “有羑里城,西伯所拘也。”《水经·荡水注》: 羑水 “又东流径羑城北,故羑里也”。古邑名。又
即今天津市东塘沽区,隔河与大沽相对。海道入京津者,皆由此登陆。清光绪 《天津府志》 卷23营田图: 天津县东南有塘沽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城南三十里牛首山双峰之间。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(503),名佛窟寺。唐初,法融和尚在此谈禅,后创立牛头宗。五代南唐后主改称宏觉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