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淄角镇

淄角镇

即脂角镇。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淄角镇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厌次县有脂角镇。淄角乃脂角之讹。


在山东省惠民县西部,西与济南市商河县接壤。面积72.1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淄角村,人口8000。春秋时期,齐太子曾避难于此,后称齐桓公建都临淄,不忘当年避难之地,即名为淄角。意即临淄的一角。唐代又为淄青庄镇的一角。宋置脂角镇,后改淄角镇。《大清一统志》:淄角镇“在惠民县西南四十里,即金志脂角之讹也”。1950年惠民县第八区。1955年名淄角区。1958—1968年曾先后名淄角乡、淄角公社、淄角区。1984年改设淄角镇。徒骇河、幸福河流经。产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大豆、花生等。有砖瓦、地毯、服装、白铁等厂。有传统的制鼓业。济埕公路经此。镇西南隅有烈士陵园(内有杨忠烈士墓)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九江村

    即今广东顺德市西九江。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设守备防守。

  • 大屯山

    在今台湾省本岛北端,为一火山群。该山在早期文献中亦作大遯山或大洞山,亦有称为奇独龟崙山。大屯之名,相传因其西麓为大屯社所在地而起。清康熙间高拱乾《台湾府志》地图有大屯社之名。

  • 坝口

    又称吴公坝。即古之白道。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村。为通蒙古要路。

  • 甘露川

    在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伊州:“西北三百里甘露川有伊吾军,景龙四年置。”

  • 罗标汛

    在今广东兴宁市北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 兴宁县图: 县北有罗标汛。清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
  • 大关厅

    清雍正六年(1728)置,属乌蒙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大关县北十六里雄魁垴。民国《大关县地志》:“大关以有险可守,关寨重垒,故名。”雍正八年(1730)属昭通府,迁治翠华山(今大关县翠华镇老城)。十一年(1

  • 边斗国

    古国名。一译班斗。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岸之巴鲁斯一带;或在今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东北岸之万伦一带;或在今新加坡,边斗为其东南部的美笃(Bedok)的对音。唐杜佑《通典》卷188有专条记述。

  • 叶城县

    清光绪八年(1882)置,属莎车府。治所在今新疆莎车县东北塔热木博依附近。乾隆《西域同文志》卷3:叶尔羌“回语叶尔谓池;羌广之意。其地宽广”, 故名。十年(1884)迁治哈哈里克(今叶城县)。民国初属

  • 石公山

    又名象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八里,与焦山对峙。《元史·阿术传》: 至元十二年(1275),张世杰等以舟师驻焦山东,“阿术登石公山望之,舶舻连接,旌旗蔽江, 曰:‘可烧而走也’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在今江苏

  • 北岳

    即恒山。本指河北曲阳县西北恒山(今河北阜平县东北大茂山)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十有一月朔巡守,至于北岳”。孔传:“北岳,恒山。”明以后指今山西浑源县东南恒山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浑源州:“南有恒山, 即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