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淮南国

淮南国

西汉高祖五年 (前202) 以九江、衡山、庐江、豫章四郡置,治所在六县 (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),十一年 (前196) 徙治寿春县 (今寿县)。文帝七年 (前173) 废。十六年 (前164) 以故淮南国九江郡复置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霍山、潜山以东的淮南 (除天长县外) 地区,河南东南角、湖北东部一小部分及江西省。元狩初国除为九江郡。三国魏黄初二年 (221) 复为淮南国,四年 (223) 改为淮南郡。太和六年 (232) 为楚国,嘉平元年 (249) 复改为淮南郡。


西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以九江、衡山、庐江、豫章四郡置,治六县(今安徽六安市北),旋徙寿春县(今安徽寿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霍邱、六安、舒城、庐江、枞阳等市县地以东,凤阳、定远、来安等县以西,淮河以南,长江以北;河南省固始、潢川两县和淮滨县淮河以南及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地。文帝后辖境缩小。武帝元狩元年(前122年)国除为九江郡。三国魏黄初二年(221年)又改淮南国,辖境约当今安徽省淮河以南,巢湖、肥西以北,寿县、肥西以东,凤阳、滁州以西地区。后又改为郡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瑞像岩

    在今福建泉州市北郊清源山左天柱峰半山腰的峡谷中。岩上有用天然岩石依崖雕凿而成的释迦牟尼像。该像雕于宋元祐二年 (1087),高4米。

  • 风流岭

    在今四川理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杂谷厅》:风流岭“在厅东南。旧有风流部蛮居其下。《元统志》:威州北至后番对如界大风流五十里,西北至后番界小风流一百里”。

  • 莫县

    唐开元十三年 (725) 改鄚县置,属莫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。北宋熙宁六年 (1073) 废入任丘县。元祐二年 (1087) 复置,寻又废为镇。金贞祐二年 (1214) 改置为莫亭县。

  • 则拉宗

    又作则冈宗、则布拉冈城。在今西藏米林县东北嘎玛。1960年以则拉宗西南部设米林县,驻东多村。又称工布则岗宗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。治今西藏自治区林芝县城南则拉。1960年与足木、德木二宗合并,改置林芝

  • 春秋郑地。当在今河南鲁山县境。《春秋》:襄公七年(前566),“公会晋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曹伯、莒子、邾子于”,即此。《谷梁传》作“��”。古邑名。又作&

  • 排埠塘

    在今江西铜鼓县西南排埠乡。清属义宁州,雍正六年 (1728) 置巡司于此。在今江西省铜鼓县西南排埠。清雍正年间置巡检司于此。

  • 峣关

    即今陕西商州市西北牧护关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: 秦二世三年 (前207),沛公攻武关入秦,“子婴诛灭赵高,遣将将兵距峣关……沛公引兵绕峣关,逾蒉山,击秦军,大破蓝田南”。北周武成元年(559) 移置青泥

  • 小安镇

    北宋置,属安岳县。在今四川安岳县北四十里。

  • 富裕县

    1933年伪满改富裕设治局置,属龙江省。治所在大来克屯 (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东南富路镇)。1945年划归嫩江省。1947年移治宁年镇 (即今富裕县)。1949年复属黑龙江省。在黑龙江省西部,西濒嫩江。属

  • 狼尾滩

    在今湖北宜昌县西长江中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“江水又东径流头滩,……又东径狼尾滩”。《隋书·杨素传》: 伐陈时,素 “军至流头滩。陈将戚欣以青龙百余艘、屯兵数千人守狼尾滩,以遏军路”。《清一统志 ·宜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