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泉峡
亦名温汤峡、温塘峡、东阳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区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5重庆府:温汤峡 “在巴县西南 (北) 一百六十里。上有温泉,自悬崖下涌出,四时腾沸如汤。唐乾符中置温汤寺”。此系缙云山与禅崖寺山间形成的峡谷,嘉陵江水中穿,形成以北温泉为中心的奇异风光。
即“温塘峡”。
亦名温汤峡、温塘峡、东阳峡。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区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5重庆府:温汤峡 “在巴县西南 (北) 一百六十里。上有温泉,自悬崖下涌出,四时腾沸如汤。唐乾符中置温汤寺”。此系缙云山与禅崖寺山间形成的峡谷,嘉陵江水中穿,形成以北温泉为中心的奇异风光。
即“温塘峡”。
唐贞观五年(631)置,为燕州治。治所在今广西藤县西北太平镇。十八年(644)属藤州。北宋开宝三年(970)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五年(63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西北太平。属藤州。北宋开宝三年(
日伪于1944年8月由丰南县析置,属伪冀东特别区。治胥各庄(今河北丰南市)。1945年日本投降后废。
即今四川沐川县西北武圣乡(民建乡)。清乾隆《屏山县志》卷1:“县西北三百里有李村场。”产铁,清乾隆间曾设炉开采。
即今湖南新邵县驻地酿溪镇。原属邵阳县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邵阳县图: 县北有酿溪市。1952年置新邵县治此。
亦作马鬃山。在今四川江津市北隔江。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马骁山,“《元统志》:其山萦曲,周三里。形势峭拔。昔有骁骑将军马邈葬此, 因名”。
在今甘肃环县西。《宋史·范仲淹传》:北宋天圣年间,“明珠、灭臧劲兵数万,仲淹闻泾原欲袭讨之,上言曰: ‘二族道险,不可攻,……若北取细腰、胡芦众泉为堡障,以断贼路,则二族安,而环州、镇戎径道通彻,可无
①即今河北曲阳县北通天河。《尚书· 禹贡》: “恒、卫既从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上曲阳县:“恒山北谷在西北,…… 《禹贡》 恒水所出,东入滱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定州》: 恒水,“ 《旧志》: 有横河在
唐开元十七年 (729) 置羁縻州,属黎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或石棉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明洪武六年(1373)改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置,属贵州卫。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二十里小龙。正统三年(1438)改属贵州宣慰司。后属定番州。清以后废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元小龙番静蛮军安抚司置,治
在今河南商水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7商水县:北池湖,“《志》云:在县北十五里。汇上游诸水而成,方四十里。又东合于颍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