湘口关
又名潇湘关。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零陵县: 湘口关 “潇、湘二水合流处也。今为湘口驿”。
又名潇湘关。在今湖南永州市西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零陵县: 湘口关 “潇、湘二水合流处也。今为湘口驿”。
即堰头镇。即今山东济南市北洛口镇。《清一统志·济南府三》:堰头镇“在历城县东北二十里。亦曰下泺堰,亦曰泺口。即泺水入大清河处,筑堰以分其流”。即“堰头镇”。
亦作计戍水、计舒河。即今新疆天山以南之塔里木河。《魏书·西域传·龟兹国》:龟兹国“其南三百里有大河东流,号计式水,即黄河也”。
在今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恭城县: 站面砦,“《志》 云: 县有势江原,离县最近,叛瑶横恶,与站面、淘江相匹”。
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。亦谓之大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龙底江“其上源为包溪、铺溪,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,绕府前入思南府界,注于乌江”。
一作南称桑巴尔土司。驻牧地在今青海囊谦县西北扎曲南。清末并入囊谦土司。
唐会昌五年 (845) 建。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西虎牢关内。《清一统志·开封府》: 昭武庙,“ 《县志》,昭武庙祀周穆王、惠王、襄王、汉高祖、昭烈、唐高祖、太宗,其配享者晋文公、悼公等诸侯,知武子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十里益城。东汉为侯国,改属乐安国。后复为县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,属北海郡。东汉改置益侯国。后国除复旧。西晋省。
明置,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芦山县:八步关“在县东北五十里”。
在今云南元阳县东北二十二里。清代为建水州辖十五勐之一。清初设掌寨。
在今江苏江浦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浦县:白篠岭“在县西北三十里,亦为东西通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