滔河
在今湖北郧县东北。为丹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 滔河 “在郧县西北一百七十里。自陕西商州商南县流入,东一百四十五里至盘道保,流入河南南阳府淅川县界”。
丹江支流。在湖北、河南、陕西三省交界处。凡遇洪水浊浪滔天,故名。源于陕西省南部大竹园黑龙洞,曲折东南流,经湖北省郧县,至河南淅川县滔河镇注入丹江。长134千米,流域面积1520平方千米。河流深邃多峡谷,坡陡流急,富水力资源。建有观凹、江湾、王河、李家湾等水电站。
在今湖北郧县东北。为丹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 滔河 “在郧县西北一百七十里。自陕西商州商南县流入,东一百四十五里至盘道保,流入河南南阳府淅川县界”。
丹江支流。在湖北、河南、陕西三省交界处。凡遇洪水浊浪滔天,故名。源于陕西省南部大竹园黑龙洞,曲折东南流,经湖北省郧县,至河南淅川县滔河镇注入丹江。长134千米,流域面积1520平方千米。河流深邃多峡谷,坡陡流急,富水力资源。建有观凹、江湾、王河、李家湾等水电站。
在今山西兴县东南。1946年4月8日“四八烈士” (王若飞、秦邦宪、邓发、叶挺等) 飞机失事殉难于此。在山西省兴县东南。为湫水河发源地。海拔2203米。山高雾大,气象万千,终年积雪。1946年4月8日
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灵丘县: “恶道山在县东北二十里,山路崎岖,峻险难行,因名。”
在今陕西西安市南新风公园内。始建于晋泰始至泰康年间。隋开皇间印度僧人那连提黎耶舍、阇那崛多、达摩笈多先后来长安传授密宗住此。唐时为长安城内佛经三大译场之一。后屡经重修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7:“大兴善寺
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唐长乐场西南隅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8:“本司农园地,开元十八年造观。”
在今广西忻城县境内。明时为十寨之一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境内。参见“十寨”。
在今山西壶关县南冯波村。《清一统志·潞安府》:冯坡镇“在壶关县南二十八里黄山下”。在海南省文昌市北部。面积105.4平方千米。人口1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冯坡,人口580。为侨乡。清代建圩。原名冯家坡,
(湧)金泉 在今山西夏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夏县: 涌金泉在 “县西南十五里,西入安邑之黑龙潭。相传盐池得此水始凝结”。
亦作钦叉、乞卜察兀惕、可弗叉。都城在今俄罗斯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下游之间、里海北岸。公元1237年为蒙古窝阔台所灭。《元史·太宗纪》:九年 (1237),“蒙哥征钦察部,破之,擒其酋八赤蛮”。其地划入拔
西汉置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东南四十里王望村。地节四年(前66)封胶东戴王子光为乐望侯国于此。东汉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南。属北海郡。东汉废。
金明昌三年 (1192) 改相州置,治所在安阳县 (今河南安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安阳、鹤壁、汤阴、林州,河北临漳等市县地。元改为彰德路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彰德府。北部辖境扩大至河北武安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