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灵州

灵州

①北魏孝昌中置,治所在旧薄骨律镇(今宁夏吴忠市北)。北周置回乐县,为州治。《元和志》卷4灵州:“以州在河渚之中,随水上下,未尝陷没,故号‘灵州’。”隋大业三年(607)改置灵武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)又改为灵州。辖境相当今宁夏中卫、中宁二县以北地区。开元后,尝为朔方节度使理所。天宝元年(742)复为灵武郡,乾元元年(758)又改为灵州。公元11世纪地属西夏,更名西平府。元仍为灵州,属宁夏府路。明洪武初废。十六年(1383)于今灵武县西南五里另置灵州千户所,宣德三年(1428)移治今灵武县。弘治十三年(1500)升为灵州,十七年(1504)复为灵州守御千户所。清雍正三年(1725)又改置灵州,属宁夏府。1913年降为灵武县。

②东魏天平中置,寄治汾州隰城县(今山西汾阳县)界。北齐废。


(1)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改薄骨律镇置,治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北。北周置回乐县,为州治。辖境约当今贺兰山东麓,宁夏中卫、中宁等市县以北,盐池县以西地。为朔方节度使治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改灵武郡。唐武德初复为灵州。天宝、至德年间又曾改灵武郡。北宋咸平五年(1002年)地入西夏,改为西平府。元仍为灵州,无附郭县。属宁夏府路。明洪武十六年(1383年)改置灵州千户所。属宁夏卫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改置灵州,治今宁夏灵武市。属陕西省。清属宁夏府。1913年改为灵武县。(2)东魏天平中置,寄治隰城县(今山西汾阳市)界。北齐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鄂尔多斯部

    明、清蒙古诸部之一。明成化间(1465—1487),一些蒙古部落入居河套,达延汗置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,称 “鄂尔多斯者,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” (传成吉思汗死后于其地建陵,立白屋八间)。即以

  • 沪杭甬铁路

    由上海市经浙江杭州至宁波。全长约370公里。清光绪三十二年(1906)开始动工,宣统元年(1909)通至杭州闸口。1914年萧山至宁波通车。1937年建成钱塘江大桥。因宁波简称甬,故称沪杭甬铁路。沪杭

  • 哈州站

    亦作哈里宾。元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阿纽伊河口附近。明改为哈尔分站。

  • 孙剌

    即新拖国。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。《明史·郑和传》:郑和出使曾经历其地。

  • 太平哨镇

    清置,属宽甸县。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北太平哨镇。在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中部偏东。面积342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太平哨,人口 2400。哨,即水中尖石,附近水中有一尖石,出于希望

  • 蒱江县

    即蒲江县。在今四川蒲江县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 作蒱江县。

  • 南中府

    北魏太和十八年 (494) 改郢州置。治所在南安县 (今河南叶县南)。东魏天平初改为南安郡。北魏太和中改郢州置,治今河南省叶县南。东魏天平初改置南安郡。

  • 扎鲁特旗

    清顺治五年(1648)以扎鲁特部分置左、右翼二旗,属内蒙古昭乌达盟。左翼旗驻齐齐灵花拖罗海山北,右翼旗驻图儿山南。1934年合并为扎鲁特旗,驻鲁北镇(今内蒙古扎鲁特旗)。1947年划归内蒙古哲里木盟。

  • 西宁镇

    亦作西安镇。在今江苏靖江市西,接泰兴市界。《清一统志·常州府二》“新丰镇”条下:“又有西善镇,在(靖江)县西四十五里。旧名镇海市,距通州泰兴新市五里。民居稠密,百货骈集,为邑巨镇。”(1)镇名。在四川

  • 板石山

    在今湖北浠水县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7蕲州: 巴河 “源出板石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蕲水县:板石山 “在县北,巴水出于此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