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夷县
唐天祐二年 (905) 为避朱全忠父讳改城父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光启元年 (885),“秦宗权寇颍、亳,朱全忠败之于焦夷”。即此。五代梁龙德初改为夷父县。
古县名。唐天祐二年(905年)避朱全忠父讳,改城父县置,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城父乡。属亳州。《资治通鉴》:光启元年(885年),“秦忠权寇颍、亳,朱全忠败之于焦夷”,即此。五代梁龙德初改名夷父县,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名城父县。
唐天祐二年 (905) 为避朱全忠父讳改城父县置,属亳州。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城父集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光启元年 (885),“秦宗权寇颍、亳,朱全忠败之于焦夷”。即此。五代梁龙德初改为夷父县。
古县名。唐天祐二年(905年)避朱全忠父讳,改城父县置,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城父乡。属亳州。《资治通鉴》:光启元年(885年),“秦忠权寇颍、亳,朱全忠败之于焦夷”,即此。五代梁龙德初改名夷父县,后唐同光元年(923年)复名城父县。
即今河南浚县北二十四里屯子乡。清嘉庆《浚县志》卷5《集镇》:有屯子集。
又名木鹿城、马鲁。即今土库曼斯坦马雷。《元史· 地理志 · 西北地附录》 有 “麻里兀”。
①在今河北平泉县西南三十余里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 泽州神山县: “神山在西南。” 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2引 《元一统志》: 神山 “在惠州西南十三里。东西长十里,南北广八里”。②即翁公山。在今内蒙
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南毫城乡。《清一统志·彰德府二》: 中宗陵 “高一丈五六尺。宋开宝间树碑。梁周翰撰文”。
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治所即今云南玉溪市。宋大理属善阐府。元改新兴州。大理前期置,治今云南省玉溪市,属善阐府。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名新兴州。
清末分隆坝二族置,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驻牧地在今青海杂多县西扎曲河源。
在今越南东南部藩朗南之嘎那角。一说指加里曼丹岛西岸之坤甸。《宋史·外国列传·注辇国》: “ (三佛齐国) 又行十八昼夜,度蛮山水口,历天竺山,至宾头狼山。”
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黄岐镇。清福建闽安协水师把总驻此。
即悉补野的异译。西藏吐蕃王朝建政前的称号。《册府元龟·外臣部》: “自号吐蕃为宝髻。” 地在今西藏乃东、穷结县境。
在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西南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51:大南沟卡路“在碱厂边门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