照城山
在今甘肃通渭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通渭县: 照城山 “在县城北。渭水土城西南二里有发云山,其高俯瞰城中”。
在今甘肃通渭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巩昌府通渭县: 照城山 “在县城北。渭水土城西南二里有发云山,其高俯瞰城中”。
北魏改郏县置, 属广州南阳郡。 治所即今河南郏县。西魏废。
南宋端平二年 (1235) 改昌化军置,治所在宜伦县 (今海南省儋州市西北中和镇)。辖境相当今海南省海南岛西部地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为儋州。南宋端平二年(1235年)以昌化军改名,治宜伦县(
即唐东都明堂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中州路与定鼎路相交处的东北角。据《资治通鉴》载:唐则天后垂拱四年(688),“明堂成,高二百九十四尺,方三百尺。凡三层:下层法四时,各随方物;中层法十二辰;上为圆盖,九龙捧
亦作古泥山、古宜山。在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9怀远县“九曲山”条内:“《志》云:县境有古尼山,峰峦环抱,岚气凝聚。”
即今吉林公主岭市东北刘房子镇。清末为大刘房子。后简化为刘房子。民国徐曦《东三省纪略》卷8:南满铁路“刘房子驿距公主岭驿六里六”。
即今浙江嵊县西石璜镇。据《王氏宗谱》载:元末王维承避战乱来此,命其地曰石王,取盘石相安之义。后演化为今名。清道光《嵊县志》卷2《市镇》:石璜市“在县西北四十里”。
又名龟山、覆盆山。在今广东澄海市西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潮州府澄海县:北殿山“相传宋太子避元兵至此设行在,因名。俗呼皇子佃山”。
辽置,属丰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。金废为振武镇。古县名。辽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。属丰州。金废为镇。
南宋临安城北门。吴越国称北关门,俗称百官门。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武林路与环城北路相交处。民国初拆除。
唐置,属翼州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