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母鲁克于木卒池
即牙母鲁克池。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牙母鲁克于木卒池“在纳噶拉则城(今浪卡子县)东。池广四百六十余里,中有三山,一名米纳巴,一名鸦博土,一名桑里。山下溪流甚多,时白时黑,或成五彩。中多鱼,附近居人及居山内者, 皆藉鱼为生”。
即牙母鲁克池。今西藏浪卡子县羊卓雍错。《清一统志·西藏》:牙母鲁克于木卒池“在纳噶拉则城(今浪卡子县)东。池广四百六十余里,中有三山,一名米纳巴,一名鸦博土,一名桑里。山下溪流甚多,时白时黑,或成五彩。中多鱼,附近居人及居山内者, 皆藉鱼为生”。
或讹为夷陵戍。在今河南新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梁天监元年(502)十二月,“将军张嚣之侵魏淮南,取木陵戍;魏任城王澄遣辅国将军成兴击之,嚣之败走,魏复取木陵”。又作木陵关、穆陵关。在今河南省新县南潢
即今广东曲江县东北周田镇西麻坑村。《清一统志·韶州府》 “白土营” 条内: 崇祯八年又增九营,其中有麻坑。
1933年析中卫县置,属宁夏省。治所在宁安堡(今宁夏中宁县)。取中卫县和宁安堡各一字为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、黄河西岸。属中卫市。面积2956平方千米。人口40.8万。辖4镇、1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
即今新疆洛浦县西玉龙喀什镇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4:“《西域图志》,和阗所属回庄……曰玉珑哈什城,东南三十里。在玉珑哈什郭勒环抱之内。民物繁庶,无城垣,居六城之一 。”
①在今江苏江阴市东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江阴县:石牌港“在县东二十里,亦自大江通横河。《志》云:县东十八里有真山,一名甑山。有大石横亘江流中,因名石筏山。又曰筏梁山,亦名石牌山,港因以名也。
亦名石济津、南津。黄河重要渡口。在今河南滑县西南古黄河畔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七年(前525),“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”。《晋书·石勒载记》: “勒引众自酸枣向棘津。” 《水经·河水注》:“河水于是有棘津
秦置,为济北郡治。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三十里旧县。《汉书·异姓诸侯王表》: 汉高帝元年 (前206),田安为济北王,“都博阳”。即此。汉以后称为博县。古县名。(1)秦以博邑置,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旧
今越南北部河北省之求江。《元史·安南传》:至元二十二年(1285),“官军至如月江, (陈)日烜遣怀文侯来战,行至册江,系浮桥渡江”。
唐仪凤二年(677)析汉源县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大渡河东岸沈村。一说在今汉源县西北。以近大渡河而名。大足初属黎州。长安二年(702)废。古县名。唐仪凤四年(679年,一作二年)析汉源县置,
辽重熙十一年(1042)改霸城县置,为兴中府治。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)废。古县名。辽重熙十年(1041年)改霸城县置,治今辽宁省朝阳市。辽、金时为兴中府治。蒙古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