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作业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狼山

狼山

①即今内蒙古杭爱后旗西、乌拉特后旗西南之狼山。《魏书·蠕蠕传》: 建义初,孝庄诏曰: “蠕蠕主阿那瓌镇卫北藩,御侮朔表,遂使阴山息警,弱水无尘,刊迹狼山。” 即此。

②在今江苏南通市东南十八里长江边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梁贞明五年 (919),吴越钱传瓘帅战舰自东洲击吴,吴遣彭彦章拒之,“战于狼山”,即此。《寰宇记》 卷130通州静海县: 浪山与军山、塔山、马鞍山、刀刃山 “并在江海之际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1通州: 狼山 “今在静海南,五山相连属。或云,山形如狼。又云,或有白狼居其上,故名。凡五山元在海中,今居平陆”。

③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3东阿县: ��山 “稍北有狼山, 一名黄崖山。 狼溪水发源于此”。杨守敬 《水经注疏》 按: “ (水经) 注称水出大槛山,则狼山即大槛之北阜也。”

④在今山东肥城市西南三十余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肥城县: “狼山在县 (老城) 西南五十里。其地亦名狼山屯。”

⑤即朗山。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二里。

⑥即打狼山。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7宁夏卫: 狼山 “在卫城东南二百九十里。其山多狼”。《清一统志·宁夏府一》: 狼山“在灵州东南韦州堡东五里”。


(1)山名。(1)在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乌拉特后旗南部。处河套平原北部,为阴山山脉最西段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亘在黄河以北。平均海拔1500~2200米。主峰呼和巴什格,海拔2364米,亦为阴山最高峰。南侧陡峭,以断崖临后套平原;北坡平缓,逐渐过渡到内蒙古高原。植被稀疏,岩石裸露,西端没入沙漠。富铜、铅、锌等矿。有阴山岩画等古迹。唐调露元年(679年),裴行俭破突厥于黑山,擒其酋长奉职,余党走保于此。(2)在江苏省南通市南郊长江北岸。《舆地纪胜》:“有白狼居其上,故名。”由紫红色砂岩组成,曾称紫琅山。海拔105米。东有军山、剑山,西有马鞍山、黄泥山,合称狼五山或五山。军山最高(108米),与常熟福山隔岸对峙,扼长江入海门户。五代梁贞明五年(919年)吴越钱传瓘讨淮南,与吴舒州刺史彭彦章战于狼山江,即狼山附近长江。山上有广教寺、支云塔、骆宾王墓等古迹。马鞍山上建有亭阁,为品茶观江景最佳处。黄泥山西端有龙爪岩伸入江中,上建全国第一座风力发电航标站。(2)集镇名。在河北省怀来县城东部。狼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1700。地处狼山脚下,故名。产玉米、高粱、谷子。有修配、磨玉、地毯厂。京包、大秦铁路和110国道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上庄堡

    明置,属万全右卫。在今河北万全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8万全右卫:上庄堡“永乐中车驾北征尝驻于此”。

  • 雷坛 (壇)

    在今湖南祁阳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1祁阳县 “三吾驿” 条下: “又雷坛,在县西七里。其地山岩高数十丈,可容百余人。洞南有石门。又南数十步石岩通窍,泉涌其下。昔尝建道观于此,因名。”

  • 章山郡

    西魏置,为基州治。治所在丰乡县 (今湖北荆门市东南马良镇)。隋开皇七年 (587) 废。西魏置,治今湖北省钟祥市南。属基州。辖境大约包括今湖北省钟祥县南部一带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废。

  • 仁和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蓬溪县。在今四川蓬溪县南二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潼川府二》 “利国镇”条内:“又仁和镇,在(蓬溪)县南二十里。”②在今江苏滨海县西北。旧属阜宁县,清时设苇荡右营守备驻此。(1)在北京市顺义区中

  • 尧城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长乐县置,属相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县东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5:“因尧所居此城为名。”大业初属魏郡。唐属相州,天祐中改为永定县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长乐县置,治今

  • 温家川

    在今陕西神木县东南贺家川镇境内。1944年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神府县迁治于此。

  • 巴普

    即八普。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西南纳伦河北岸。

  • 凤山县

    ①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置,属台湾府。治兴隆庄(今台湾高雄市北左营区)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移治今高雄县(凤山市)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被日本侵占,县废。②1919年改东兰土州同置,属广西

  • 哈柳图河

    ①即今内蒙古乌审旗南海流兔河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: 哈柳图河 “在右翼前旗西南一百八十里。源出虎喇虎之地,东南流合细河、金河二水,入榆林边。至波罗营,会西来之额图浑河,为无定河”。②即今陕西榆林市

  • 新囶县

    北魏置,属阐熙郡。治所在今陕西靖边县西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入长泽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