玛脑山
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北一里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7富顺监:马脑山“在监西,与凌云山相接,西北诸山惟此最高,下即中岩”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3:玛脑山“横亘盘礴,半麓为中岩, 以北岩居左,澜岩在右,故名。唐时建寺其下。宋淳熙辛末奉旨赐‘中岩’二字题额”。历来名人题刻甚多。
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北一里半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7富顺监:马脑山“在监西,与凌云山相接,西北诸山惟此最高,下即中岩”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卷13:玛脑山“横亘盘礴,半麓为中岩, 以北岩居左,澜岩在右,故名。唐时建寺其下。宋淳熙辛末奉旨赐‘中岩’二字题额”。历来名人题刻甚多。
①在今湖南常德市北三十里梁山侧。《初学记》卷8引《武陵记》曰:“风门山有石门,去地百余尺。将欲风起,此门隐隐有黑气上,须臾有黑风竞起。”②又作枫门山。亦名枫门岭、风阳山。在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
即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二十余里邱家店镇。清同治《泰山县志》卷4:东乡有邱家店桥。
一名阖庐洲。在今江苏南京市北大江中。《晋书·贺循传》: 东晋元帝初,江东草创,盗贼多有,贺循曰: “江中剧地惟有阖庐一处,地势险奥,亡逃所聚,特宜以重兵备戍。” 又 《周光传》: 太宁二年 (324)
北宋置,属怀德军。在今宁夏固原县西北七营镇海埫附近。金废。
即龙门水。今广东龙门县南之龙门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龙门县:“南有龙门水,亦曰九淋水,流入东江。”
明天启初以避光宗 (朱常洛) 讳,改洛南县为雒南县,属商州。治所即今陕西洛南县。民国初属陕西关中道。1928年直属陕西省。1964年复改洛南县。古旧县名。本洛南县,明天启元年(1621年)改“洛”为“
五代唐改博昌县置,治所即今山东博兴县。宋属青州。金属益都府。元初升为博兴州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复改博兴县,属青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淄青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在山东省北部
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石房子村古城。
在今贵州安顺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安顺府: 普定故城 “ (十二营长官) 司东南二十里。《志》 云,洪武十四年,大军克普定,暂立此城为守御。十五年,征南将军傅友德徙于今卫治 (今安顺市),而故城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汤卜赤八千户。藏文史籍《西藏王臣史》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汤卜赤八(汤波且)为乌思地区(前藏)六个万户之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