玳瑁山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惠州府》: 玳瑁山 “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,接嘉应州长乐县界。石多黑点,状如玳瑁”。
在福建省西南部。北起紫云洞山,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延150千米。砂砾岩、粉砂岩分布广。平均海拔900~1000 米。 1500 米以上高峰多集中在中、北部。最高峰石门山(梅花山主峰),海拔 1811 米。为汀江和九龙江的分水岭。生物资源丰富,有四方竹等60余种竹类。产中药材。野生动物有大灵猫、金猫等。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。《清一统志 · 惠州府》: 玳瑁山 “在龙川县东南八十里,接嘉应州长乐县界。石多黑点,状如玳瑁”。
在福建省西南部。北起紫云洞山,南与粤东北山地相连,呈东北—西南走向,绵延150千米。砂砾岩、粉砂岩分布广。平均海拔900~1000 米。 1500 米以上高峰多集中在中、北部。最高峰石门山(梅花山主峰),海拔 1811 米。为汀江和九龙江的分水岭。生物资源丰富,有四方竹等60余种竹类。产中药材。野生动物有大灵猫、金猫等。
在今新疆于田县东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有宁弥故城, 一曰达德力城,曰汗弥国,曰拘弥城。”
南朝梁天监六年 (507) 置,为梓潼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蓬安县西五里锦屏镇,一说在县西南利溪镇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67引 《周地图记》 云: “相如县有相如坪,相如故宅,因以名县。” 北周郡县俱废。武
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秦始皇陵东侧三里处。1974年春村民打井时发现。据发掘得知,这是一个以战车、步兵相间排列的长方形军阵,武士俑、陶马与真人、马大小相似,总数有六千多个,可谓阵容强大。1976年又在一
又作沈家岙、沈家门山。即今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镇。明嘉靖《定海县志》卷5:沈家山在“县南三十里”。
①西晋元康九年 (299) 置,属荆州。治所在石城 (今湖北钟祥市)。南朝宋孝建元年 (454)属郢州,治苌寿县 (今钟祥市)。南齐后治所屡徙。北周改为石城郡。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郢州复置,治所
即今云南弥勒县南六十六里竹国镇。清设巡司于此。民国改置县佐。
明置,属万州。在今海南省万宁县(万城镇)。
亦作乌丸山。当即今内蒙古区阿鲁科尔沁旗之北的大兴安岭山脉一段。据《后汉书·乌桓传》,乌桓是东胡的一部分。汉初匈奴冒顿灭东胡,余众保乌桓山,因以为号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上京道乌州:本乌丸之地,有乌丸川、乌
唐置,属羁縻筠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筠连县境。后废。
亦名雌雄水。为盐井。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。为盐泉井,唐名淯井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66长宁军: 盐井 “在监城北。井之咸脉有二: 一自对溪报恩山趾度溪而入,尝夜有光如虹,乱流而济,直至井所。一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