珲春河
又作浑蠢河。在今吉林珲春市东。为图们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珲春河 “在宁古塔城东南六百里。源出通肯山,会诸水西南流入图们江”。
曾称红溪河。图们江支流。在吉林省东部,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。上游有东、西两源,主源西源出于汪清县秃头岭山,与东源于珲春市春化镇汇合后流贯珲春平原,至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河口屯入图们江。长198千米,流域面积3969平方千米。上游山高林密,两岸动植物资源丰富。
又作浑蠢河。在今吉林珲春市东。为图们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: 珲春河 “在宁古塔城东南六百里。源出通肯山,会诸水西南流入图们江”。
曾称红溪河。图们江支流。在吉林省东部,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内。上游有东、西两源,主源西源出于汪清县秃头岭山,与东源于珲春市春化镇汇合后流贯珲春平原,至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河口屯入图们江。长198千米,流域面积3969平方千米。上游山高林密,两岸动植物资源丰富。
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东南,位于滨湄滩南13海里。东西长10海里,南北宽3.6海里。低潮时有部分礁石露出海面。中国渔民向称三筐或三匡。1910年 《东方杂志》 载 《广东西沙群岛志》称为浪花礁。1
北宋庆历八年 (1048) 改恩州置,治所在阳江县 (今广东阳江市)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南恩州:“以河北路有恩州,乃加 ‘南’ 字。” 辖境相当今广东恩平、阳江、阳春三市地。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
即北澳街。今浙江洞头县治北岙镇。
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南洪州镇。民国时置县佐于此。在贵州省黎平县东部、洪州河东岸太华山下。面积301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洪州村,人口 3820。 因九江、安民、德顺三条小河于此汇流,长期受山
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北十六里小越镇。清光绪《上虞县志》卷18引《万历志》:小越市“在县(旧治丰惠镇)东北四十里”。
在今湖南湘潭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潭县: “松湖在县东二十里。环绕数里,湖旁苍松郁然。西流合于湘水。”
在今江西上犹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上犹县:匹袍隘“在县北八十里村头里。《虞台图说》云,疋袍峒有猴岭。崔嵬横亘,接湖广桂东县罗木山。又有小径可通南韶诸路。正德中,輋贼谢志珊使其党越岭而东,分道
①东魏改南垣州置,治所在乡县(今山西武乡县东十里故县乡)。北周废。②西魏废帝二年(553)改兴州置,治所在郧乡(今湖北郧县)。《寰宇记》卷143均州:丰州“因以丰城为名”。北周武成元年(559)移治延
即今云南彝良县南洛泽河镇。因洛泽河为名。清有外委总驻守。彝语 “洛” 或作 “倮”,意为石头; “泽” 意为伙伴。“洛泽河” 即石头多的河。
①五代时吴越改望海镇置,即今浙江宁波市镇海区。寻改置望海县。②五代南唐置,即今江苏南通市。周显德五年(958) 升为静海军。(1)古镇名。五代南唐置,治今江苏省南通市。周显德五年(958年)升为军。(